10月1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公路面试通车,这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大桥由中国中铁大桥院设计、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
据介绍,本次公路面试通车,为长乐松下至平潭段高速公路主线通车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段公路是我国高速公路网京台线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条进出平潭岛的重要通道,通车后福州至平潭的用时将缩短半小时,形成一小时通勤圈。
据悉,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全长16.34公里,起于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北东口水道,在苏澳镇上平潭岛。“大桥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大桥桥址所在处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风大、浪高、流急、岩硬,波浪力是长江等内河的10倍以上,全年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有效作业时间不超过120天。”中国中铁大桥院党委书记刘自明介绍,恶劣的环境让这里一度被称为“建桥禁区”。
“虽然环境恶劣,但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成功解决了在恶劣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桥梁建设的系列难题。因此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将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对今后同类型桥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中铁大桥局副总经理张红心说。
如在架梁阶段,为了减少海上高空作业时间,项目部采取钢桁梁整孔全焊接制造,在工厂整体制造总拼,然后装船运输至桥位处,现场海上浮吊整孔架设。这种方式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斜拉桥大节段钢桁梁整孔吊装架设的技术空白。同时,为降低海上施工安全风险,该局历时3年、耗资数3.6亿元打造的“大桥海鸥号”起重船,是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另外,针对有效作业时间少的问题,该局还自主研发了一套环境综合监测和预报系统,对桥址海域的天气和海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以便施工人员最大限度利用施工“天窗时间”。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不仅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和福州至平潭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还是“十三五”规划中北京至台湾高铁的先期工程。大桥整体将于年底与福平铁路同步开通,届时,平潭这座集“自贸区+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大国家级战略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区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与福州的时空距离也将进一步缩短,实现半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对促进海西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文/谢开飞 刘志伟 张静 于淼 丁凯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