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一位中学老师的两次“防疫停课”经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2-28 10:00

VCG41155417904.jpg

朝阳区某中学的张老师怎么也没想到,时隔17年,他又一次面临了因为疫情而导致的全面停课。

17年前“非典”爆发时,张老师任教的学校还不在市内,开学一个月左右就接到上级要求停课的通知。因为事发突然,网络也没有现在发达、普及,张老师记得他们只能先给学生们布置作业,之后迅速进入备课状态。

“当时区里统一组织老师进行录课,再拿到电视台播放,我们挨个给孩子家里打电话通知他们在什么时间哪个频道收看课程。”等疫情缓和一些后,由学校派车,张老师和其他老师们开始上门走访,每到一个村子,就通知学生们出来集合,现场发卷子、判作业和答疑。

因为经历过“非典”停课,春节期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日益严峻,张老师预感到可能会对开学造成影响。果不其然,初五过后,区里和学校就陆续下达了教学计划,要求老师们着手准备网上开学。初三动手最早,紧接着初一、初二都行动起来。

张老师和其他五位老师组成了初一的数学网课教学组,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便开始四处找教材、搜集备课资料。

跟17年前不同的是,正值寒假假期,老师的教材教案都在学校,学生放假前也只拿到了一部分新课本,而学校已经采取封闭管理,不允许随便出入。幸亏近20年来互联网的长足发展,在家长们的协助下,张老师很快搜集全了课本的电子版。

经过慎重的考虑,张老师所在学校采用的是录播的形式,一节课15分钟,学生按照课程表的安排登录专门的网站进行收看。

收到学校下发的录课软件后,张老师一时也有点懵,“从来没用过,就给了一个说明,到底怎么录、怎么剪辑,最后怎么输出一个完整的视频,全得自己摸索。”

第一节课张老师整整录了两天。“在课堂上讲一个知识点,如果有学生不懂就提问了,老师会停下来解答疑问。用软件录课确实很顺利,没人打断你,但录完返回去自己看,就会发现,哎呀这里差一句话可能学生不明白,糟糕那个地方说的有点多了容易引起误会,所以就在细节上翻来覆去地删啊添啊改啊,直到自己觉得比较满意了,才上传回学校。”

学校收到老师们的录课视频后,会进行统一审核。一周的课程里,相邻两节课、两位老师之间交接的地方是否欠缺或重叠,课程中哪些地方不合适,哪里需要增加内容,老师们需要根据学校意见进行二次修订。

一切准备就绪后,2月17日,张老师所在的初一年级正式在网上开学,每天6节课,音乐、美术和体育暂未安排。由于不是直播形式,不可控因素少,第一天的学习情况还算顺利,只有少数几位家长反映播放有卡顿的现象。

“学校要求我们每天上交数据,包括多少人看了视频,多少人交了作业,作业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哪里,所以每天晚上我们这六个人都在群里汇总当天的教学情况。因为视频课是提前一周录制好的,发现问题后尽量在下面的录制中弥补,可能会有些滞后。”

若在平时,教学上遇到什么问题,老师们在办公室互相沟通一下很容易就解决了,眼下非常时期就只能依靠微信了。

张老师觉得上网课对老师最大的挑战就是眼前没有学生,“在课堂上,孩子听懂了是一种表情,听不懂是另一种表情,现在全看不到了,只能先抓住最基础的东西,再猜想程度好的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其次是“反馈费劲”。若在学校里,当堂出现的问题当堂就能解决,现在只能依靠每天上传回来的作业。而且通过微信群沟通,人多嘴杂,表述稍不严密,理解就有差池。在这个过程里,家长还往往充当“二传手”的角色,很可能遭遇孩子的“抵抗”,好不容易等孩子的更正答案发回来了,结果却不一定是老师指出来的问题……

张老师负责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天收上来的作业将近70份,再加上改错反馈,每天都要保存将近200张照片,打成一个压缩包。开学以来,天天一睁眼,就开始跟手机较劲。

“早上8点在群里留完作业后,孩子们陆陆续续提交,我就陆陆续续地判。到中午12点,大部分孩子都交回来了,剩下零散的在下午一两点也提交完毕。选择题和判断题我可以请学生助手帮忙,但解答题必须我亲自来。我会列一张表,把需要改错的学生学号附在每道题后面,有些老师直接用图片软件在照片上批改。”

除了教两个班的数学,张老师还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职务,教学之外各种琐碎的事务都要一一进行传达和督促。首先每天的体温监测就是一件大事,其次是督促做眼保健操,每天上下午在规定时间点名抽查视频。

“其实我们老师也清楚,网课给家长带来不小的负担,家长要不断地拍照、上传。可现在孩子们一下子半天都得对着电脑,必须考虑用眼问题。我们只能通过上传视频这种形式,一是让老师看到孩子确实做了,另外传到群里,对其他家长也是一种提示。”

从本周开始,张老师又向班级传达了录制锻炼视频的要求,“十三四岁正是好动、也该动的年龄,不具备出门运动的条件,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俯卧撑都可以在家做起来。”

经历了第一个星期的头昏眼花,张老师觉得自己也初步适应了居家教学的节奏。尽管现在每天判完作业眼睛看东西还是晃的,但比起身边那些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家长的同事,自己已属幸运。

昨天晚上,张老师召开了第一次网络班会,这是寒假结束后孩子们第一次在屏幕里见面,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张老师也总结了上一周的学习情况,仔细询问了每个孩子锻炼的时长和内容,嘱咐大家保护好自己,生活学习两不误,静待重返校园的那一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颜菁
编辑/陈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