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畅谈|期待“史上最长”春节假释放年味新体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6 07:01

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根据通知,春节将在2月15日至23日放假调休,共9天。有媒体注意到,2026年假期总天数较往年并没有增减,但由于在春节前后共调休两个星期六,即2月14日和2月28日,因此拼出一个连续9天的“史上最长”春节连休。其中,农历腊月二十八和除夕两天均放假,腊月二十九即为除夕。

2026年春节,从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七,连续9天的休假安排,不仅刷新了公众对春节假期的认知,还在社会层面激起层层涟漪。这一放假安排,既是对传统年俗文化的深情回归,也是对现代消费经济的积极回应,堪称文化守望与消费期待的一次巧妙契合。

春节,是中华文明最深厚的文化符号之一。除夕守岁、围炉夜话、走亲访友……这些仪式承载着欢乐,寄寓着希望,传承了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满足了人们对亲情的普遍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春节常被压缩成“赶路的节日”——人们奔波于返乡与返工之间,团圆成了仓促的片段。此次春节假期从除夕前一天就开始放假,并通过调休形成9天长假,无疑是对“团圆”本质的尊重与回归。这不仅缓解了春运高峰压力,更让“小年”到“破五”的完整年俗得以从容展开,使传统文化在时间的延展中获得更多生命力。

与此同时,超长假期也点燃了消费市场的热情。从三亚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20%,到各地景区推出“非遗夜游”“冰雪+年俗”等特色项目,春节正从单一的家庭团聚,演变为集旅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购物促销、餐饮优惠、科技年俗如AI写春联、VR庙会等新兴形式,更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时代光彩。这不仅是消费活力的一次有力释放,更是服务业升级的关键契机,彰显出假日经济的巨大潜力。

然而,我们亦需理性看待“最长假期”背后的问题。集中出行仍可能带来交通拥堵、景区超载;企业停工带来的运营压力,尤其对服务业而言不容忽视。若缺乏错峰休假、带薪休假等配套机制,假期红利恐难以惠及所有人。因此,政策的善意需辅以制度的智慧——唯有推动休假制度更加弹性化、人性化,才能让更多人在这个假期实现“既休得好,也过得好”。

“最长春节假期”不仅是一次时间的馈赠,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文化根脉的珍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当我们在鞭炮声中拥抱亲情,也在旅途中感受山河壮丽,春节的意义得到升华,成为集体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愿这9天的长假,不只是日历上的数字,而是我们重新发现生活、连接传统的温暖旅程。

文/汪昌莲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春节假期共9天 2026年放假安排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4
春节期间文旅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 上市旅企喜迎“开门红”
证券日报 2025-01-25
春节假期加班,三倍工资怎么算?
人民日报 2025-01-21
元旦没调休,让假期有了更多获得感
新京报 2025-01-03
2025年法定假期公布,除夕机票搜索热度大涨
新华财经客户端 2024-11-13
北青快评 | 法定假期增加两天,释放何种“乘数效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3
求得全社会“最大公约数”,六问新版放假办法
新华社 2024-11-12
明年法定假期将增加2天 旅行平台春节机票搜索暴涨近3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