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员们值班时 都有自己的节奏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07:01

很多人都有值班的经历,唐代的上班族也要值班,称为“当直”,而且一般要值夜班,称为“宿直”或“寓直”。唐代哪些人要值班,值班时都会干些啥,他们会感觉无聊吗?

制度化的值班安排 还有排班表

为了维持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转,唐朝朝廷重要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都要安排人值班。以尚书省为例,《唐会要·当直》载:“尚书省官,每一日一人宿直。”唐代的尚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从京师到地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汇总到这里。它必须十二时辰连轴转,随时准备接收各地十万火急发来的请示报告、下发朝廷传达给天下的命令公告。因此,尚书省时刻不能断人,下班后也要有官员住在省内,处理紧急公务。

《唐某年西州晚牙到簿》唐朝初年,高昌县(今吐鲁番)地方官吏夜晚“值班签到”的记录

不过,并非每位尚书省官员都需要值班,有特殊任务的长官可以免于值班:“凡诸司长官应通判者,……皆不直也。”新入职的官员,则需要见习值班二十五天,以更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这种高强度的值班,让有如豹子般充满想法的新手们,服服帖帖地投入到今后的岗位工作中去。这种入职值班,在当时有个形象的名字,叫“伏豹”,也称“豹直”。

不只是尚书省,其他重要机关如中书省、门下省等,都有值班的要求。为保证值班有序,各官署有专人负责安排相关事务,提前编制好排班表,称为“直簿”。然后以直簿为凭据,通知要值班的官员。

但即便有直簿,有些官员还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值班。比如,唐开元二年,六十五岁的姚崇担任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按照当时的规定,轮到中书省的次级官员值班时,要拉上主官陪同。姚崇以自己年岁已大、官位已高为借口,拒绝值班。但值班管理员不买他的账,拿着直簿几次三番找上门来。姚崇在直簿题了几句打油诗:“告直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大意是催我值班的人,被我赶走了又回来,一定要拉我去值班,但我年岁已高,实在不应该值班。值班的官员看了大笑,不再逼他前来了。

主管一方的地方政府,也要安排值班。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大历三年史奉谦牒为通祇承人当直事》,是一份唐代西州(治所在今吐鲁番市东南高昌故城)政府的值班表。登录有值班人姓名、值班时间等。比如“康如玉廿九日”“曹庭珊卅日”等。

平时上半天班 武将值班更辛苦

按照《旧唐书》等史料,唐代的官员,如果不是手头上的公务特别繁忙,一般只上半天班:“凡内外百僚,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他们上班比较早,天不亮就要从家里出发,这样才能保证日出时就已坐在官署里处理公事;中午一到,他们就可以收拾笔墨纸砚,回家休息了。从下午到晚上,如果有急事要办,就由值班官员处理。

尚书省的重要任务,是起草文书,值班时也可能有任务。唐代给事中袁高值班时,被安排起草一份擢升卢杞为饶州刺史的任命书。这卢杞是有名的奸臣,之前做宰相时,排斥忠良、反乱天常、祸害天下。值班员袁高不肯从命,于是找到自己的领导——宰相卢翰、刘从一,理论了一番。宰相们不能强迫他,只好改命他人起草这份制书。

如果遇到大事,值班官员就要好好忙一番了。五代晋出帝时,契丹入寇,皇帝命令十五个将领出兵讨伐。军队调动需要有文书,起草十五份文书的工作量可不小,于是晋出帝做了分工,让各位学士分头撰写。当晚值班的范质经过考虑,独自揽下了这个大活,他说:“现在宫门已经关了,把各位学士从家中召到宫内,势必要兴师动众,知道的人多了就可能泄露军事机密。不如我一个人来写吧。”这次值班,范质过得应该很充实。

以上说的是文职官员,武官们值班时责任更大,也更辛苦。李大亮曾任太子右卫率,逢到他值班时,通宵不敢入睡,只是偶尔坐着假寐一会。唐太宗因此很放心,表扬他说:“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除了护卫安全,值班武官还会趁机做些大事。长庆二年七月,因为宣武军(今河南省东部)将领窦缓行事傲慢、不体恤下属,激起众怒,于是属下的三个牙将,趁着晚上值班时:“突入窦缓帐中,斩缓首以徇。”

值班很寂寞 白居易最爱写诗

值班毕竟不是上班,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待命状态,整体是比较悠闲的。这时候,值班的官员们都干些啥呢?最受欢迎的消遣活动,可能就是写诗了。

辽宁省博物馆藏《薇省黄昏图》薇省即中书省,白居易就是在类似的环境中值夜班的

白居易曾担任中书舍人、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这一时期,他经常被安排值班。821年的一天晚上,他在中书省值班,写下《中书寓直》诗。前两句“缭绕宫墙围禁苑,半开阊阖晓沈沈”,写绵延宫墙环抱中的官署,由于中书省是直接为皇帝服务的核心决策机构,办公场所就近设在宫城之内,所以也被称为“禁苑”。接下来,白居易写道:“天晴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天色渐晚、月亮升空,更觉西掖的幽深。这里的西掖其实就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院,位于大明宫中线以西,正是中书舍人白居易的办公室所在。这天晚上,中书舍人应该没有什么大事,所以白居易“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一个人照镜子玩了。

值班时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寂寞了。晚上,工作人员散去,中书省内空无人影,一片寂静。白居易在《夏夜宿直》中生动地描写了这一场景:“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周围静下来,连夏夜也没那么热了;抬头望向窗外的院子,“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安静得连松子落在石阶上的细小声音都清晰可闻。而白居易只能“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一遍遍地把灯芯挑亮,但今夜终归无诏书可草,于是只能踏着月光一圈圈地踱步了。同样,在另一首三月十四夜值班所写的《春夜宿直》中,白居易也表达了同样的无聊:“禁中无宿客,谁伴紫微郎?”

为了对抗这种寂寞,值班的官员诗人们,还会写诗投赠朋友,互相唱和。沈佺期有《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显然就是对杨侍郎春夜值班时所作诗的应和。从诗中看,杨侍郎值班时也没闲着,“烟光章奏里,纷向夕郎飞”,一个晚上不知道处理了多少奏章文书。李嘉祐也有《和张舍人中书宿直》,其中有“汉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又说“裁诏催添烛,将朝欲更衣”,起草诏书费了好几根蜡烛,直到次日早朝时,才忙好。以上两首诗不免有夸张的成分,为的是夸奖杨侍郎和张舍人的勤政,就连值班时也很忙。是不是和现代人加班后发的“仅老板可见”的朋友圈有些像?

有膳食有宿舍 值班条件还不错

值班时的饮食以及休息场所,官署都有保障,值班人员只要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初唐的沈佺期和苏味道是好友,两人曾同时在朝为官。这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苏味道值班,无聊之中,写诗一首赠给沈佺期。有唐一代,诗歌是士大夫之间最常见的社交工具,有来不能无往,于是沈佺期也赋《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作为唱和。其中就提到:您这样的朝廷要员值班,有专门的官员提供住宿、供应膳食。诗人岑参在《和刑部成员外和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中也有相同的表述:“时衣天子赐,厨膳大官调。”至于吃的是什么,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晚上值班不能一直坐着,如果没有公务,总要睡一会儿。供值班员休息的地方,叫“直庐”。权德舆在诗中说:“欹枕直庐暇,风蝉迎早秋。沈沈玉堂夕,皎皎金波流。”斜倚着枕头,躺在直庐里,听着风中传来的蝉鸣声,好不惬意。唐代姚合的《和令狐六员外直夜即事寄上相公》,把值班的场景描写得更有诗情画意:“吟诗清美招闲客,对酒逍遥卧直庐。”与闲客在直庐内吟诗、喝酒,累了就小睡一会儿。这哪是值班,分明是在野餐。

可能是处于太平时期,白居易提到值班的几首诗中,大多是无事可做的。他值班时不仅有大把的休息时间,甚至还曾梦游仙游寺:“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梦中的场景如此美好,以至宫中的夜漏声将他惊醒时,他还以为是山泉水在滴落。

除了食宿,天冷时还有火炉取暖,宋之问冬夜在麟阁值班,天气寒冷,但室内温暖:“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平时也有香薰,缭绕的沉香为枯燥的值班增加了温馨的氛围:“起草仪仙阁,焚香卧直庐。”

逃避值班 小心被处罚

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免于值班,《唐会要》载:“文武官妻娩月,免宿直。”允许有陪护新生儿任务的官员,一个月不值夜班。但有这样正当理由的人毕竟不多,如临时有事情要处理,或者仅仅是想偷个懒,很多官员也想逃脱值班。为此,发生了不少故事。

岑参诗写得好,但因为值班,被爆过小黑料。据《唐语林》,岑参经常以生病为借口拒绝值班:“屡称疾不入宿直。”其他同僚有意见,但是不敢告发他。只有崔祐甫为人刚正,找宰相常衮谈这件事。没想到宰相是偏向岑参的,反问崔祐甫为什么没有同情心:“此子羸病日久,诸贤岂不能容之?”崔祐甫回怼道:“您既然知道岑参有病,就不应该授他官。现在他不能为朝廷服务,为什么不把位置让给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人?”

拒绝值班,后果很严重。少值一天班,可能被罚一月俸禄。唐会昌四年,御史台上奏:“今年三月三日,当直将军乌汉正、季玕没有在岗值班。”当时不只这两人,很多值班官员都在白天返回私宅,夜幕时分才回岗值班。朝廷因此决定:以后如果有人违反值班制度,“各罚一月俸”。

甚至可能连官也丢掉。开元二十年,轮到中书舍人梁昇卿值班,但次日是其先人的忌日,需要准备祭祀事宜。因此,他让同事元彦冲代替自己值班。不巧的是,元彦冲那天因为放旬假,在家中与亲朋欢聚,喝得酩酊大醉。梁昇卿的便条送到后,元彦冲很不高兴,趁着酒劲骂道:“他自己怎么不去值班?”最终没有代替上司值班。晚上,检查人员发现无人值守,于是报告了皇帝。皇帝很生气,将本应在当晚值班的梁昇卿贬官外放。

文并供图/纪习尚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在唐朝 哪儿的荔枝最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17
历史|白居易的人生美食地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0
历史|在宋朝,一道圣旨是如何出台的?
我们都爱宋朝 2024-10-25
历史|为什么尽管元朝行省权力很大,却没有发生过反抗中央的叛乱
历史学堂君 2024-08-03
赏读|李彪悲剧与孝文帝时代的门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2
每个唐朝诗人都有活生生的人生
北京晚报 2023-07-07
历史|古代官场的“假官”
官察室 2023-06-15
历史|樱桃:唐朝的“网红”水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