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说法 | 机动车检测作弊案宣判敲响了法律警钟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07:00

漫画.png

据《法治日报》报道,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机动车年度检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环保检测手段限制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上路行驶,是有效降低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措施。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作弊设备篡改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数据,导致问题车辆通过检测,这种行为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近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审结全市首例机动车检测厂使用作弊器提供虚假检测报告刑事案件。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车主常常在车辆检测环节遭遇机动车尾气超标等问题,有的机动车检测服务机构或代办验车人员不是引导车主通过维修车辆等方式解决问题,而是在提升业务量的动机驱使下,想办法在检测环节解决问题,通过作弊手段帮助问题车“通关”。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审结的这起机动车检测作弊案告诉我们,这种各取所需的机动车检测“通关”伎俩看似对应着皆大欢喜的结果,看似实现了“多赢”,实则成了多输。

在机动车检测环节卡住尾气排放超标或有其他问题的车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尾气污染,减少或消除车辆安全隐患。如果车检机构或代办验车人员以作弊手段帮助问题车辆“通关”,就会掩盖车辆存在的问题。而问题车辆“通关”上路,要么成为移动的污染源,要么成为移动的危险源。

对于在检测环节帮忙“通关”的车检机构或代办验车人员而言,等待他们的则是行政处罚责任甚或刑事责任。《刑法》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进一步明确:在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中,相关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涉嫌“违法所得额在十万元以上”“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二年内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在该案例中,某检测公司及其经营管理人员何某、周某和代办验车人员赵某以作弊手段出具虚假检测报告2400多份,检测公司违法所得45万余元。此外,赵某伙同其他单位以相同方式出具虚假检测报告300余份。案涉某检测公司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客观要件,也达到了入刑标准。法院判处检测公司罚金10万元,退缴违法所得45万余元,何某等人获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退缴非法所得,没收作弊器。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审结的全市首例机动车检测作弊案敲响了法律警钟,也再次刻画了法律的红线。车检机构及其经营管理人员、检验人员或代办验车人员等一定要恪守法律底线,端正经营管理理念,规范检测服务行为,摒弃投机侥幸心理,杜绝作弊。如此,既能确保服务安全,规避违法犯罪风险,也能为空气治理和道路交通安全注入积极力量。

文/唐山客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机动车环保检测不能“带病运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6
一种说法 | 异地车检不能成为问题车辆的“通行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0
北青快评|对车检作弊乱象亟须“踩刹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12
网传“史上最严车检”是谣言 揭秘汽修店“套路”剧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5
网传“史上最严车检”是谣言 揭秘汽修店“套路”剧本
央视新闻 2025-01-05
生态环境部:机动车特别是重型货车尾气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重要方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4
史上最严车检来了?来看真相
中国之声 2024-12-08
“史上最严车检来了!”是真的吗?
中国之声 2024-1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