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专家提醒:防治流感,这些特殊年轻群体不可大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4 10:39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4周),近期国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继续呈下降趋势,检出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不过,流感病毒是导致近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但总体出现下降趋势;流感病毒阳性率在北方省份连续下降,南方省份在高位平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艳良提醒,流感病毒潜在的致命性不容忽视,要高度警惕流感的危害。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不可掉以轻心

马艳良表示,流感与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两者在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和传播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而普通感冒则可能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症状相对较轻。

流感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乏力、精神差、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普通感冒则主要以咳嗽、咳痰、咽喉部疼痛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流感病毒能迅速在人体内复制并扩散,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如不及时治疗,一旦病毒侵入肺部,可能引发肺炎,导致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呼吸衰竭、心脏或脑部的严重损害和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

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会让流感“趁虚而入”

为何在普遍认知中较为强健的年轻人,反而有可能被流感这一看似“平常”的疾病所“击败”? 马艳良说,相较于老年人,尽管年轻人在免疫系统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上通常更具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完全抵御流感的侵袭。

流感的狡猾之处在于,它能利用多种途径“突破”人体的防御机制,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一些特定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可能成为其“趁虚而入”的契机。

专家提示,年轻人,要小心这“三刀”——

第一刀:病毒专挑‘狠人’下手。以为年轻力壮就能扛?流感病毒专杀“自信党”。马艳良说,年轻人往往因工作、学习等压力,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行为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免疫力,使得他们在面对流感病毒时更加脆弱。

第二刀:免疫系统的‘自杀式袭击’。年轻人免疫系统防御能力较强,多数情况下能够抵御流感病毒侵袭。然而过强的免疫反应有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一场“自我摧毁”悲剧:即人体免疫系统本应对侵入的流感病毒迅速启动防御机制——产生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来对抗病毒,而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或调控失衡,会陷入一种“自我摧毁”的状态。表现为免疫细胞对自身细胞的无差别、自杀式攻击,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如细胞因子风暴,直接攻击全身各个器官,在肺组织内可引起肺水肿。这些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不仅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反而加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造成自身器官的严重损害,进一步加重病情,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出现血氧“暴跌”,甚至危及生命。

第三刀:忽视治疗,错过黄金48小时。马艳良说,年轻人虽然往往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但一些特殊情况如果忽视治疗,特别是在发病后黄金48小时内未能及时干预,病情可能会迅速加重。当出现高烧39℃且持续时间超过3天,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状,以及严重胸痛或腹痛、意识不清楚,甚至尿少、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特定基础病年轻群体亟需高度警觉

马艳良提醒,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而言,流感病毒的侵袭无疑是对其健康防线的严峻考验。感染流感可能导致基础疾病的迅速恶化。流感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哮喘急性发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马艳良举例道,哮喘患者在感染流感后面临不小的风险。因为流感病毒可能会加剧气道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加剧。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患者可能因严重的缺氧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这些特定基础病年轻群体必须被置于流感防控的前沿阵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还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建议这些年轻人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马艳良说,流感可能会“要命”,尤其对于有基础病的年轻人来说,需保持高度警觉。“不过,只要能深刻认识流感危害,掌握正确的防范与应对策略,积极投身于预防与康复之中,便能有效削弱流感对健康的威胁。”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马艳良强调,注射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流感疫苗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以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通常冬季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会在每年9月、10月开始启动,且会根据前一年的病毒流行株来确定当年的疫苗成分,在一定概率上可以覆盖常见的流感病毒类型。

“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尤其是对流感病毒易感人群,比如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老年人等,都要及时接种。同时,这些特殊人群的家属也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因为病人感染往往是由周边人感染带来的。”马艳良说。

流感病毒是近期主要病原体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在1月30日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4周),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结果分析显示,2025年第4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继续呈下降趋势;检出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其中,流感病毒是导致近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但总体出现下降趋势;流感病毒阳性率在北方省份连续下降,南方省份在高位平台。人偏肺病毒阳性率波动下降,14岁及以下儿童是主要受影响人群。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4岁病例中继续波动上升。肺炎支原体、鼻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腺病毒阳性率在低水平波动。新型冠状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当前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且正值春节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疾病的传播风险会相对升高,应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范。建议公众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假期也尽量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暂缓出行,也不要带病参加聚餐聚会;与人接触时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3)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旅途中最好是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

(4)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及时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通讯员 钟艳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提醒您:呼吸道疾病流行,春节期间在家外出如何做好防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1
中疾控专家:呼吸道病原体活动强度已降低 现在接种流感疫苗仍有必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6
中疾控:流感病毒仍处于流行期,但总体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24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上周仍处于较高水平 中疾控发布提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17
流感来袭,这些防治要点需牢记
科技日报 2025-01-14
当前呼吸道疾病防治十大热点问答
新华社 2025-01-13
中疾控: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10
流感高发期,现在打流感疫苗还来得及吗?
央视科教 2025-0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