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贴近银行卡 钱就不翼而飞?手机支付很安全 新骗局根源在于轻信“客服来电”
解放日报 2025-01-24 09:31

最近,一种新的网络骗局被曝光:受害人被诱导装了不知名软件后,用自己的手机靠近自己的银行卡,卡里的钱就不翼而飞。

上海辟谣平台梳理相关案件发现,“手机贴一下银行卡就被盗”的前提,是不法分子设置了诈骗陷阱,受害人下载了非法软件。

技术人员指出,受害人安装的不知名软件内置了远程操控能力,因此失去了对手机的控制,随着诈骗分子一步步诱导绑定银行卡等操作,最终资金被盗。

复盘新骗局,会发现很多“似曾相识”的细节。

比如,被骗走9.8万元的受害者李先生是接到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后,步入了陷阱。对方称李先生预订的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可免费为其改签或退票,并且因机票含有保险,能够赔付300元,钱款到账银行卡。不过,“赔付”需要通过“企业支付”完成。在对方的指引下,李先生使用银行卡在某平台开通了借款服务,总共借款10万元;又下载了一款支付软件,通过手机贴近银行卡的操作,刚借的10万元几乎被骗尽。

再如,受害者罗女士的损失源自一通“您已开通某平台会员,不取消将被扣除高额费用”的电话。她根据“退订客服”的要求,下载了两个App,其中一个是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类软件,另一个是支付工具。罗女士按对方要求共享屏幕后,手机被远程操控,通过下载的支付软件和手机贴近银行卡功能,转走了罗女士银行卡里的资金。

不论是“航班取消”还是“开通会员”,都是反复被提醒的诈骗陷阱;而且李先生和罗女士还下载了不明来历的会议类软件、支付软件,并且与诈骗分子共享了屏幕,等于将自己的手机拱手相让。

归根结底,在新骗局中,陷阱和套路都是旧的,只是不法分子将最后的转账环节从以往的“钓鱼网站”“诈骗App”等,变成了“诱导手机贴近银行卡”这一新形式。

所以,“手机贴一下银行卡就被盗”的核心,不是手机功能,而是不该轻信的谎言、不该下载的软件,以及不该允许的屏幕共享。

基于此,防范这类骗局也很简单:不要轻信各种“客服”来电——不论是“航班取消”“开通会员”“网购退款”等,务必通过官方平台核实;也不要下载不明来历的App,更不要与陌生人共享屏幕。

“手机贴一下银行卡就被盗”也引起了公众疑惑:日常生活中“碰一下”付款的场景越来越多,这些“碰一下”安全吗?

其实,和网络远程欺诈不同,线下的碰一下支付发生在用户手机和商家收银台上,现场支付的安全性非常有保障。

以某支付平台“碰一下”功能为例:首先,消费者将手机靠近的是该平台的收款硬件。其次,“碰一下”在机主没有主动解锁时不会工作,必须由机主先主动解锁,才会进入支付的下一个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手机贴一下银行卡就被盗”案件受到关注,有自媒体开始了新一轮“蹭流量”,在短视频平台出现了众多以“路人A在看手机,路人B用一个袋子靠近路人A的手机,继而盗取了路人A手机里的钱款”“路人A进店借用厕所,被店主B的袋子靠近了手机,A手机的钱款被盗取”等为主要情节的摆拍短视频。

自媒体结合这些短视频,“善意”提醒,不要“碰一下”支付。殊不知,相关演绎既没有讲清技术关键,相关提醒也不在点子上,而是靠编造的情节误导公众,博取眼球。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支付宝最新发文:系摆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1-24
“百万保障”逾期骗局卷土重来 北京警方揭秘套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8
手机号“易主”后银行卡里近60万元不见了
法治日报 2024-04-21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是有益提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警探号|北京一女子因将旧手机转卖 致银行卡悄无声息被盗刷7000多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开学了 这些诈骗手法要警惕
兰州晚报 2023-02-13
“银行领导”帮他操作“手机银行”,一个指令,61万竟不翼而飞!
中国长安网 2022-06-25
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 这钱银行会赔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