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绘就团圆新景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1 08:15

春运大幕拉开,返乡人群浩浩荡荡涌入车站。年过六旬的王春喜和老伴却在“逆行”:经过近21个小时的车程,他们从老家吉林长春抵达江苏苏州,拎着装满红肠、木耳等年货的大包小包,准备在女儿工作的城市过个别样春节……

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我来到你的城市”,“反向春运”正在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

有通信运营商数据分析指出,2024年春运,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他们来自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目的地则多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今年春运整体客流稳中有增,反向客流量将进一步上升。

“反向春运”兴起,得益于老人“走得动”、更易走。以往年轻人过年回乡,不仅因为故乡情结,也因为许多老人行动不便、经济条件有限。如今,随着医疗条件改善、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农村与中小城市老人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升。

综合成本更低,是另一大动因。许多上班族返乡时间成本较高,而“反向春运”线路往往票源丰富、票价较低。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春运旅行趋势报告》指出,不少消费者利用春运期间“潮汐”客流特征反向旅行过节,最高可节省50%至70%的机票费用。

“反向春运”并不意味着解构中华传统文化,而是传统不断演变发展的体现;“反向”团聚并未改变孝敬、亲情等美好情愫。这一现象背后,也意味着父母、子女对如何过年渐渐形成了新的共识。一些青年回乡过年时有“陌生感”“形式感”“孤独感”,匆匆待两天就离开;父母到城市能获得更长团聚时间,也能感受城市文化与氛围,一种家庭生活新共识逐渐默契形成。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乡下人”与“城里人”界限愈发模糊,“反向春运”有助于城乡文化更好融合。客观上,“反向春运”能减少运输压力、增加上座率,有助于均衡配置运力,实现效益增长。

然而,“反向春运”也难免让人心生隐忧:年迈父母适应能力有限,在城市是否会面临沟通障碍与“数字鸿沟”?老人又能否有更好的过年体验?

交通运输部门可以为“反向春运”人群提供更细致的解疑答惑、交通指引、人工检票等适老化服务。城市要相应增加对老幼群体的服务投入,如地铁、车站增加志愿者协助提行李、购票;景区增设无障碍通道;消费场景中推出老年支付专用通道等;通过种种细节,让老人感受城市温度。

春节期间,大城市可打造丰富多元、更具包容性的文化活动。如在商场增设传统市集展区,让老人和年轻人共同感受“年味”;推出适合全家参与的城市徒步活动;利用线上直播技术,将年俗活动推广至更多家庭,让城市过年成为家庭的共同记忆。

城市在为“反向春运”人群提供同等市民待遇及周到公共服务之外,也应加强市场监管,合理控制商品和服务价格,避免节日期间价格过度上涨“寒”了人心。

此外,部分文旅景点不妨在春节期间对新市民及其家属免费或优惠开放,社区也可多组织开展丰富的联欢活动,让老人等群体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一些地方也可主动打造“反向春运友好型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

虽然春运方向在变,团圆形式在变,但“反向春运”热潮下,代际之间温情互融,城乡文化彼此渗透,春节作为“团圆节”传递的情感共识始终如一: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年。

文/新华社记者  何磊静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春运前12天 深圳铁路到达旅客213.2万人次 “反向春运”持续升温
南方日报 2025-01-27
解码春运“90亿人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透视“反向春运”热潮
新华社 2025-01-21
北青快评 | 100多元价格的机票检验“反向春运”成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9
光明日报关注“反向春运”:阖家团圆就是幸福年
光明日报 2023-01-18
大部分方向车票宽松,“反向春运”或将出现
扬子晚报 2020-12-31
不管正向反向,春运都是家的方向
北京青年报 2020-01-15
家人团聚就是家!“反向春运”助力错峰团圆
新华网 2020-0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