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韧性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系统性考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7 08:15
实践表明,建设真正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脱离实际想当然的“任性”而为,都违背城市发展规律。毕竟,今天韧性城市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应对单灾种的冲击,而是开始着眼于构建整体性的城市安全系统。对于城市这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而言,城市安全韧性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多因多果的特点,必须用系统观念、统筹办法、协同方式来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意见》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在现代社会,城市成为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风险的高发区域。气象、地质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各种突发事件等都与城市安全运行密切关联。一旦准备不足、应对不力,出现在局部范围的单一灾害风险也可能演变为蔓延整个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危机事件。建设韧性城市,就是要打造在各类风险面前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

近年来,推动城市更加包容、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理念在许多国家备受关注,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趋势。比如,纽约发布了《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纽约》计划,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和建筑、经济恢复、社区准备和响应、环境保护和恢复、社区重建和韧性等方面的规划,东京、伦敦、巴黎等城市也纷纷开展韧性城市建设。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建设韧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的重要途径。这些年,韧性城市建设在全国加快推进。

由于韧性城市建设在我国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各地在规划、标准、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在完善城市生态韧性上,盲目改造城市河湖,忽略了上下游、左右岸的一体联动,导致汛期城市内涝;有的地方在提高城市空间韧性上忽视“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空间保障,舍不得在城市布局中适当“留白”;有的地方在优化基础设施韧性上,缺乏长远打算,将智慧城市与韧性城市割裂开来;也有的地方在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上脱离发展阶段和城市资源禀赋,不能因地制宜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多元性,使得因一两个支柱性产业发生问题而影响城市整体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增加。

实践表明,建设真正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脱离实际想当然的“任性”而为,都违背城市发展规律。毕竟,今天韧性城市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应对单灾种的冲击,而是开始着眼于构建整体性的城市安全系统。对于城市这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而言,城市安全韧性的问题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多因多果的特点,必须用系统观念、统筹办法、协同方式来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应当看到,一些地方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相对经验不足,不同地域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我国城市当前正处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因素与未知风险不断增加,韧性城市建设涉及的工作面更加广泛、统筹难度更大。因此,从中央层面出台指导性意见,不仅有助于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也将为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发挥引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安全韧性的实现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智技术所蕴含的数据联通、万物互联、跨越时空等属性,固然可以超越传统治理工具的固化思维,通过风险感知优势、信息汇聚能力、资源延展效应重构现代城市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但是,如果城市发展建设不能摒弃脱离实际的“任性”思维,不能打破信息壁垒、部门阻隔,以数字赋能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也还是一句空话。

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是对各地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唯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城市运行才能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才能让公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美好。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数字赋能提升城市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1-05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详解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新华社 2024-12-09
打造韧性城市“顶层规划”出炉
上海证券报 2024-12-06
中办、国办: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
新华社 2024-12-05
北京将建设多元备份可转换生命线系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8
石景山区编制完成全市首个区级韧性城市专项规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充分认识韧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