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技术成为文化生产力新增量
经济日报 2024-10-29 10:45

近段时间,非遗博览会、各地文博会等文化产业盛会吸引了众多关注。运用AR技术展示传统景泰蓝的精巧技艺、头戴VR眼镜身临故宫三大殿……一大批国内前沿文化科技、人工智能企业秀出技术与产品,向人们展示文化产业的更多可能性。在数字化时代,文化因科技的赋能更显活力,前沿科技与文化产业的双向奔赴成为大势所趋。

文化产业是当下科技创新升级的重要赛道,科技创新能够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迭代更新提供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一批前沿技术,为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插上了数字“翅膀”,使其更加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具备的决策辅助、数据管理等功能,能够提高文化产业运营管理效率,加快迭代速度。

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续、融合性强是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数字技术放大文化产业优势,有助于塑造文化产业新业态,打造文化消费新模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和信息技术变革,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体验式、数字化的新型文化消费,这一变化使得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成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和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当前,文化产业数字化还存在品质内涵有待提升、新业态新模式仍需丰富、生产要素之间的融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贯通文化产业链条,增进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作为文化产业的两翼,文化和科技并非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协同共生。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需充分发挥二者优势,释放文化产品的特色与魅力。

深挖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创新“破圈”方式,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创新文化产业,要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性元素,提升原创力,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融于文化商品中,“润物细无声”地展现文化特色。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打造出古典和现代有机融合的审美新形态,以影视、视听类节目等为传播载体,创新应用场景,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应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社交、购物等日常生活方式,实现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比如,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文化新业态,不仅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为消费者和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感知和体验,也能够拓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空间。优化信息要素,有效降低管理、交易等各类成本,能够提高文化资源配置效率。如利用数字管理系统,经过深度分析、计算得出消费者在互联网的文化消费行为偏好,提供多元、精准的文化供给,构建出消费者和产品生产之间的联通渠道,推动文化供给和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以现代科技助力,促进文化产业链条的贯通联动。科技的发展能够强化文化产业诸多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打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化产业链。比如,将数据、算力等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融于文化产品的设计、传播推广、投资运营、消费体验等环节,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文化产业链的整体协同能力。另一方面,将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产业链全过程,统筹安排好信息、资金、技术、物流等,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文化产业由量的扩张逐渐向质的提升转变,以此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升级。

文/代景景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日报 2024-09-27
解码北京文化新质生产力 东城区“文化+”激发创新活力样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5
把准新质生产力发展脉搏
光明日报 2024-09-03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光明日报 2024-08-23
海淀区开启大师文化公开课,新质生产力引领文化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北京朝阳打造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示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9
北京朝阳打造首都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示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网络文学主流化提速,激发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