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研学”“研学城市”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10月25日,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绍兴发布活动在绍兴举办。会上发布了新一批入选“中国研学旅游优秀目的地·标杆城市”的名单,合肥、深圳·福田、成都·新津、韶山、曲阜五座城市(区)上榜。来自五地文旅部门负责人也分享了发展研学旅游的经验。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全面解析了2023年以来全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动态,总结了研学旅游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报告》认为,研学旅游需要市场化机制,但不能完全以市场化为导向,也需要普惠式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报告》建议充分发挥文旅领域存量资源与空间优势,实现“好而不贵”的高质量普惠供给。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娅娟表示,今年1-9月,合肥市接待研学旅游游客369.6万人次,同比增长16.7%,省外游客近50万人次。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旅游强市实施方案,文旅部门积极联动教育、工信、科技等部门共同培育“研学旅游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凝聚合力、共同推动科创科普游成为全市“第一游”。针对基地特色,推出虚拟数字人、载人飞船、大科学装置、低空飞行等新场景新业态;完善服务,从“简单解说”变“体验课程”。开展研学课程竞赛,打通学校与基地、旅行社共研共建课程的通道,全市共计开发先进制造、人工智能、聚变能源、量子计算、航空航天等主题课程1000余套。
“在年初,我们有一个小目标:全年开展主题研学100余场次、社区研学1000余场次,要覆盖青少年3万余人。现在已经远远超过这个目标。”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福田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黄臻分享了“多彩鹏城 童创未来”深圳市青少年研学体系(福田试点)创新建设实践。
黄臻介绍,我们联动了深圳市关爱办,建设深圳首个研学公益平台;发挥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福田区的文明实践基金作用,打造“深港金融研学”等精品路线,探索研学的数字人,开发研学综艺节目。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青少年研学公益市集,对100多家全国优秀研学基地、机构、导师、课程进行集中推介。创新“公益+市场+长效”研学模式,与潮州市湘桥区等对口帮扶地区打造了精品研学路线,把他们暑期的经济直接转变为“周末经济”。此外,福田区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它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也开展了“水宝宝城市漂流记”等生态研学。
报告
研学游贵不贵?要从真实成本、实际消费能力综合评估
今年,研学旅游的热度持续上升,但对其的吐槽也不少。从年度热议话题来看,除了“游而不学”“学而不游”这样的老问题,关于研学“价格虚高”“质价不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研学旅游是否真的昂贵?是否值得?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张杨博士代表研学旅游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指出,研学旅游是否昂贵,需要从真实成本和实际消费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评估。
盘活深挖文教旅产业既有的存量空间与资源
《报告》认为,研学旅游是否昂贵,要从真实成本和实际消费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评估。从成本视角看,研学旅游产品由于沟通流程更复杂、产品研发更专业、更高的人员配比要求、更高的服务标准,以及更复杂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需求,其实际执行成本确实偏高。另一方面,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在消费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都会导致研学产品的实际消费感受偏贵,这也是当前我国研学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张杨举例称,和我们国家研学旅游比较相近的是日本的修学旅行。去年日本修学旅行协会实施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日本三天两晚的研学费用核算成人民币是2730元—3170元,这和我国价格差不多。但2023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乎是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对大多数家庭来讲,负担研学旅游还是较困难的。
报告还从研学旅游“值不值”“满不满意”“劣驱良”的担忧等角度展开了分析,指出每个高速增长的市场都会遭遇各种问题,但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张杨表示,像高端市场的产品交给市场端就可以,家长会用脚投票,营地做得好,家长自然会去。但学校团队的产品和服务怎么控制?让学生享受普惠和高质量的服务是最难的问题。
“如何让绝大多数青少年研得好、游得起,实现高质量普及供给,是当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必须回答的问题。”张杨表示,相较大规模投资和大体量建设,如何充分盘活深挖文教旅产业既有的存量空间与资源,有效叠加研学相关业态,深度研发产品,才能切实让普惠体验成为可能。
以本地服务本地的理念引导全国营地体系建设
研学旅游“成长的烦恼”不可避免。对此,《报告》指出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在优化行业监管的同时,也应给予行业发展一定的社会包容度。
《报告》指出,研学旅游需要进行资质管理。研学旅游的团队出行方式、客群以未成年人为主等特征,都意味着需要专业化服务、完善的制度与保险等保障。旅行社在服务团队出行、安全保障、档案管理方面有严格的流程管理与经验积累,应发挥其市场在服务方面的优势。无资质运营,其制度成本与运营成本更低,更容易在价格上形成低价优势,扰乱市场秩序,可能会形成“低价-低质-差评-不再购买”的恶性循环。无资质运营方或许擅长网络营销,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货不对板”,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全行业的倒退和停滞。
《报告》还提到,研学旅游发展中“人”是最大的动能,也是最大的瓶颈。如果说研学旅游产品的体验不理想并不是服务商的主观不作为,而是客观的能力约束,“如何吸引专业人力资本进入行业”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报告》建议,要探索解决如何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与储备体系、如何针对专业人士个人执业进行认定、如何推动跨部门跨界人才各司其职、创新合作模式等问题。
《报告》建议,一是践行本地服务本地的理念,以本地服务本地的理念引导全国营地体系建设,降低大尺度空间移动产生的交通等硬成本,让学生在本地开展研学活动。二是采纳利用现有空间、盘活闲置资产的思路,推进营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景区、度假区、古镇等现有文旅空间优势,通过小规模改造、内容研发等方式叠加研学新业态。依托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等大尺度大区域空间,探索具有标杆导向的“国家营地”建设。三是采取聚沙成塔,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进入,从硬件建设转向对内容、课程、人力资本提升等软性建设上来,也可通过补贴等激励方式引导私营博物馆、美术馆、科技企业、地方公共资源等提供研学空间,以补充我国在科技、心理学、体育、艺术等方面研学内容供给不足的情况。
观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出台中小学“春假”“秋假”制度 让研学旅游均等化
“研学旅游不仅仅是市场和产业,也不能简单地当作生意来做;它不只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不能简单地把课堂搬到校园外。”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活动上发表主题演讲。
戴斌表示,加上供给侧的研学项目功能化、需求侧的研学线路和研学课程的商业化,以及时有发生的安全问题,导致社会对研学旅游发展的普遍存在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有的学校将是否参与研学和参与何种类型的研学,与单项成绩和综合评价挂钩,有的企业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研学课程质量不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让高速成长的研学旅游发展进程出现停滞或者衰退。”
在研学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三件事令戴斌十分忧心:部门争权、机构争名、企业逐利。如何避免落入这一局面?戴斌强调,只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握研学旅游的发展,全面认识研学旅游对于青少年全面发展,对于构建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才能让研学旅游回归社会发展导向和事业属性。”
戴斌强调,要加快形成高位推动、央地协同、政企合作的研学旅游工作新格局。加强党对研学旅游和社会教育的全面领导,将研学旅游纳入有关协调议事机制。
他建议发布《关于推进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形成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的机制。其中重点是提升参与度和覆盖率,让更多地区的中小学生、青少年参与进来,适时出台中小学“春假”“秋假”制度,让研学旅游均等化。
此外,为进一步适应研学旅游发展新需求,戴斌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机制。包括及时颁发研学课程、研学线路、旅游服务和研学旅游基地标准,发布国家和地方研学营地的建设规范。但他也强调,不能一下子放得太开或一管就管得太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做到高级市场先规范、后发展,初级市场先发展后规范。
“国家的事国家办”,戴斌认为,应将研学旅游国家营地纳入财政和用地保障范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研学旅游地方营地。此外,可以培育一批面向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研学城市,培育一批面向不同年龄段和寓学于游的研学旅游国家线路。
另外,在未来一段时期,如何依托于乡镇、生源萎缩的闲置校舍也是戴斌关注的问题。“乡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少,有的校舍就闲置了。而研学旅游不是简单地跟着旅行社走、住酒店就行了,它一定要有相对封闭、安全的空间进行推进,如何利用这些校舍资源,通过客源城市小规模投入、专业化改造,建设一批城市依托型的基地营地,也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
文/史明磊 王玮 傅晓羚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