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腾空而起,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浩瀚太空。任务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建设的北斗系统进入发展新征程。
“北斗”三十载,青春筑星海。30年来,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让“中国的北斗”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北斗初期的“全数字化”方案,是3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1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攻关出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星间链路,是当年29岁的团队成员提出并验证的;被称为“北斗专列”的长三甲系列火箭,其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的北斗三号研制团队,近九成的团队成员不到35岁……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一代代青年不懈拼搏,感召着新时代的奋进者,携手迈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
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内含创新创造特质。“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一大批有志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放眼神州大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中,越来越多的青年抓住机会,增强创新本领,释放创新潜能。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青年突击队,啃下沉管预制、最终接头等“硬骨头”;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关,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进入“超深水时代”……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广大青年锤炼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于攻坚克难中收获成果、立于潮头。
对青年而言,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仅要勇于啃“硬骨头”,更要牢记科技强国的初心,服务人民、扎根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线上浇水、一键除虫”,00后新农人王铭欣在家乡河南卫辉,用科技种了1000亩希望的田野。王铭欣说,自己的愿望很简单,“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日子越来越好。”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
近年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将目标导向和应用牵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打造有利于年轻人成长的创新生态,激发了青春的无限潜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由57张精简为11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节省了大量“跑腿”报材料时间;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科技创新像是一场寂寞的长跑,最需要科研人才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为人才松绑减负,才能让青年科研人员卸下包袱、释放潜能,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的路上轻装上阵。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新时代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向上生长的空间,也培育了向下扎根的沃土,唯有全力以赴,以青春动能激发创新活力,方能不负韶华,这既是青春的本色,也是时代的召唤。
文/杨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