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4%受访大学生更倾向于参加校园招聘会
中国青年报 2024-10-14 13:36

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在今年“金三银四”的春招季,黄冰冰先后参加了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举办的7次校园招聘会。

张乐芊是武汉大学新闻学系2021级的一名学生,秋招来临,即将在2025年夏天毕业的她也加入了“求职大军”。在向学兄学姐请教后,她开始在各个求职软件上投递简历。如今,已有两份“实习转正offer”的她仍奔走在各种招聘活动中:“企业没有给我确定的答复,不能浪费时间。”

随着“金九银十”秋招季的到来,高校学子们再次“拧上发条”,为已到来的“招聘旺季”做准备。校园招聘是用人单位走进校园,与毕业生当面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形式,是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校园招聘会的态度与期待,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318所高校的有效问卷6329份。调查结果显示,72.74%的受访大学生更倾向于参加校园招聘会,61.70%的受访大学生认可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最常获得工作机会的渠道。

求职首选:受访大学生更青睐通过校园招聘会求职

这个国庆假期,来自湖南的苏倩并没有闲下来。即将前往深圳参与招聘会和企业面试的她正忙着反复“打磨”自己的简历和自我介绍。此前,她已经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举办的3场招聘会。苏倩调侃自己:“不在招聘会,就是在去招聘会的路上。”在这个秋招季,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找到在江浙沪或广州的工作,“这些城市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也都是我求职的重要机会”。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较为多元,其中校园招聘会(63.41%)排在第一位。此外,还包括线上招聘App、网站(59.17%),校内就业服务平台(52.31%),学校老师、高年级同学的推荐(49.57%),国家级就业服务网站、政府人才信息网(38.24%)等。

李萌是九江学院2024届应届毕业生。大学最后一年,她先后经历了考研和考公失败。将赛道转换为求职以后,她第一时间参加了自己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但所招岗位大多不符合她的职业规划。为了找到更多就业机会,李萌特意跨市去南昌大学参加了一场校招会:“这场招聘会的规模很大,主办方还派了接驳车接送学生到场参加。”当天,李萌在这场招聘会上投出了10份简历,后来有8家公司给她发出面试邀约。

贺州学院的李莲也参加了学校在3月份举办的2024届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洽谈会。据她回忆,校园内那条写着“180余家企事业单位,岗位5000+‘职’等你来”的横幅曾让她倍感振奋。为了抓住这次机会,她很早便准备好了简历和就业推荐表。

在李莲看来,参与校园招聘会的企业都是经过学校审核筛选的,“相比自己在网上求职,心里会更加有底。也许薪资待遇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靠谱正规的企业”。此外,李莲觉得面对面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氛围,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在校园招聘会,可能80%的企业(招聘流程)都是跟线上差不多的,但会有部分企业的流程更快一点。”苏倩表示,校园招聘会投递简历的效率更高,“有两场双选会我投了35份简历”,其中,一半的企业表示简历通过后会在两天内安排面试。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贾皓介绍,该校在2023-2024学年共举办了8场大型双选会、49场中型双选会以及482场专场宣讲会。“8场大型双选会共吸引了近2000家企业入校;中型双选会包含部分央企、大型国企组团双选会,学科专业主题双选会,区域性人才引进双选会等类型,招聘范围涵盖该校本硕博所有专业。经学校测算,在已就业的毕业生里,60%到70%的学生最终签约的单位是曾经参加过学校双选会的企业。”贾皓说。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25.41%的受访大学生参加过1到3次校园招聘会;3.52%的受访大学生参与过3次以上;13.13%的受访大学生计划参加校园招聘会;33.80%的受访大学生了解学校举办过校园招聘会,但未曾参加。

瑕瑜互见:校园招聘会如何更好发挥求职主渠道作用

在苏倩看来,在招聘会现场,收获不仅在于投出简历、进入面试,“和企业面对面交流,本身就是宝贵的机会”。她发现,很多求职者会在招聘会现场咨询人力经理,自己的简历为何没有通过筛选。“对方一般都会解释是哪个条件没有达标,并给他们推荐其他的岗位。”苏倩认为,现场的直接交流,能让她更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和自身存在的硬性问题,也帮助自己调整心态。

“很多企业我没有听过,在招聘软件上也不会点开简介了解。”苏倩表示,在招聘会现场,自己会更多地关注一些“小而美”的公司,“它们知名度不够高,招的人数其实是不够的,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大概率能拿到面试机会”。

除了在线上投递简历,张乐芊也时刻关注着老师发布在班级群内的宣讲会信息。然而体验过线下宣讲会之后,她略感失望。“有几次宣讲会,企业全程都是在宣传他们的企业文化和福利待遇,却没有现场投递简历和面试的环节。”带着简历去宣讲会现场的她没有机会递出,只能苦笑道:“连现场抽奖的奖品我都没有抽到。”

一年前,楚备也是校园招聘会“赛场”上的一员。经过一番简历投递和面试,楚备拿到了两家企业的offer,但最终没有选择入职。现在的她是三峡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在楚备看来,入职城市的限制和专业匹配度低是她和本专业同学在参与校招会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是水利水电和机械电气,参与校招会的企业多与这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吻合,适合文科生的岗位相对较少。”

在受访大学生看来,作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校园招聘会的优缺点都较为明显。16.2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校园招聘会满足了大学生寻找工作的诉求,49.1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一般,13.1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另有21.4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不了解校园招聘会是否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参与了7场校园招聘会,黄冰冰也发现一些问题。“文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应聘的岗位太少了。岗位数量少,但应聘者很多,供求不匹配。”不仅如此,黄冰冰坦言,在名校举办的校招会上,参与企业的规模资质和薪资待遇会更好,但竞争也会加大,“我投出的简历基本上都没有回应”。

福建中医药大学2024届毕业生梁静玲也有类似的看法。6月初,她曾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求职经历。她发现除了专业不对口,部分校招会考核环节复杂冗长,入职率却并不高。梁静玲的日常记录引发了不少毕业生的共鸣,获得了超过400条评论和2000多次点赞收藏,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表示“深有同感”。

李莲也认为,参与校招有可能“竹篮打水”,“我们投的简历需要拿回去给主管部门筛选,简历很多,可能会看不过来。有的同学在招聘会上觉得自己很有希望,但是之后等了很久都没有得到消息反馈”。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认为校园招聘会目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灵活性低,举办时间、地点有限,错过了很难遇到(63.50%);线下求职信息不对等,容易“竹篮打水”(39.64%);效率低,没有线上平台便捷(31.79%);投递简历后没有反馈(30.08%)。

更垂直、更多元:受访大学生期待校园招聘会创新升级

在张乐芊看来,岗位需求和福利待遇等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了解,大学生对于校招会的需求,更多在于一个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能在校招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张乐芊认为,与网络招聘和社会招聘相比,校招会给了广大学生一个门槛更低的就业机会,这也给了大学生们一个渐进的成长发展过程,“企业为应届生开放名额,他们会有更高的包容度,对学生有更多的培养耐心”。

楚备也认同校招会的价值。在她看来,这种择业形式具备不可替代性。“首先,这些企业都通过了学校的筛选审核,资质可靠;其次,参与校招可以面对面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对我而言是一种反馈性更好的求职方式。”

参加秋招时,楚备并没有发现合适的岗位,于是抱着“随缘”的心态和在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聊天。在了解了楚备的基本情况后,对方认为她能力优秀,便向她提供了一个此次校园招聘计划外的岗位。“这样的意外之喜,是线上招聘无法做到的。”楚备说。

今年妇女节前夕,北京市妇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场女生专场双选会,这一活动已经延续多年。在今年毕业的杜函聪看来,这样的专场招聘会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我们学校男女比例大概为3:7,女生偏多,这样的招聘会可以提升就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一个专门面向女生开展的双选会,参与的企业往往会有对女性而言更友好的工作环境。”

在梁静玲看来,通过校招签订的三方协议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去年在深圳实习的她目睹了一起企业单方面取消三方协议的案例。一家大型医院即将落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持续3个月的大型招聘活动,但到了筹建的后期,医院出于对发展水平的考虑,对即将签下合同甚至已经录用的部分员工进行了清退。

“从秋招到学生正式入职有大概半年以上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人员需求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其中变数带来的风险就得由大学生们来承担。”梁静玲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我们需要更多保障”。

作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形式,受访大学生对校园招聘会的发展有一定期待:注意企业和岗位的筛选,提高岗位整体质量(65.40%);针对不同专业举办专场招聘会,使就业信息更垂直(61.78%);增加线上环节,在校内平台同步招聘信息及开通简历投递渠道(61.10%);与用人单位协商,在校招会上安排初试环节(53.91%);突出或增加就业指导功能,如提供就业能力检测、开设简历门诊、AI模拟面试等(42.63%);创新校园招聘会形式,如举办校招夜市等(34.48%)。

针对毕业生诉求,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力求从更多维度保障学生权益,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据贾皓介绍,北京科技大学会在每年春招、秋招的第一场双选会设置“简历门诊”“政策咨询”“求职答疑”等展位,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第三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帮助学生修改简历。贾皓提醒毕业生:“秋招、春招早期拿到录用通知后尽快签约,不要觉得后面还有更多机会,用人单位的签约时间往往有一定限制,错过了可能并不会遇到更心仪的单位。”

虽然没有通过校招会找到心仪的岗位,但黄冰冰依旧认可校园招聘的价值,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分享校招信息的她不断地鼓励学弟学妹们积极参与招聘会:“千万别过度担忧,勇敢为自己争取!”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苏倩、李萌、黄冰冰为化名)

文/程思 罗希 陈宇龙 王颖菡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怎样提高校园招聘实效
人民日报 2024-06-16
深圳市属国企春季校园招聘首场在深大启动 超2000个岗位!实习经验被“划重点”
南方都市报 2024-03-15
融合“直播带岗”模式 石景山办校园招聘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直通国企求职渠道 北京市国资委组织2024秋季校园招聘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1600余个岗位!北京市管企业秋季校园招聘全面启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1
连办3天,专场招聘会服务退役大学生士兵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16
超大型招聘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 超440家企业提供1万余岗位
南方都市报 2023-04-11
抢抓春季招聘黄金期 多地高校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