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古村叶家埭,一树梅花唱风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3 11:00

◎费秀华

在苏州吴江东南角的分湖边,有个名叫叶家埭的古村落。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叶家埭有着不平凡的历史。

北宋初年,吴中叶氏的始祖叶逵带着家人由乌程(今浙江吴兴)迁居到苏州太湖洞庭山,到了玄孙之子叶梦得这代成了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叶梦得的后裔分十个支派,散落在苏州一带,其中一支迁居到了吴江同里。明初,朝廷强令江南富户迁居南京,居住在同里的吴中叶氏第十五世代叶震宗(绰号叶骑门)不愿离开家乡,以重金贿赂官员,事发后,惨遭满门抄斩,唯有刚满周岁的小儿叶福四被佣人悄悄带出,送到分湖边的陆家,改姓陆。后来,明朝大赦,福四恢复叶姓,并将居住地称为叶家埭。叶福四是分湖叶氏的始迁祖。

在叶家埭这个自然村里,经过几代人的含辛茹苦,叶氏渐渐成为当地大姓,到了明朝晚期,更是人才辈出。

1589年11月24日,叶绍袁出生,他是进士叶重弟的儿子,因为体弱多病,出生不久就过继给芦墟赵田的袁黄抚养,取名绍袁,绍是继承、相传的意思,袁指袁黄,即后来的袁了凡。叶绍袁与他父亲一样,也考中了进士,曾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因他不满魏忠贤阉党篡权祸国的勾当,也不喜欢官场中的繁琐礼节,正当壮年却辞官回家,隐居在分湖之滨的宅院午梦堂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叶绍袁一门之作《午梦堂集》

午梦堂是叶氏家族建在分湖之北、大港上之西的宅院,占地面积约30多亩。据考证,内有叶重第所题匾额的清白堂、叶绍袁书房谢斋、叶绍袁夫妇寝室秦斋、叶小鸾卧室兼书房的疏香阁,以及叶纨纨卧室兼书房的芳雪轩……应该说,叶绍袁辞官之前的几年,是叶氏午梦堂最为风光的时期,叶绍袁与妻子沈宜修以及生养的七男四女,形成了家族文学群体,他们陶醉在诗词唱和之中,并诞生出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后来收集在《午梦堂集》里。

叶绍袁与夫人沈宜修都长于文笔,四个女儿也写得一手好诗。长女叶纨纨工书法,尤其精通小楷,著有《愁言》;二女小纨写了杂剧《鸳鸯梦》,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戏剧家;三女叶小鸾不仅貌美聪慧,还能填词赋诗,能琴善画,著有《返生香》,被称为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可惜婚前五日去世,年仅17岁。因为曹雪芹祖上与叶家交好,有人称叶小鸾是《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

叶绍袁的六子叶燮是清代诗论大家,所著《原诗》被视为清代诗学最高水平的论著。暮年的叶燮隐居吴中横山(这也是当地人称叶燮为叶横山的由来),以收徒授课为生,教出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备受乾隆帝赏识的礼部侍郎沈德潜就是他的学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分湖叶氏是继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后的第三个文学大家族。叶氏午梦堂满门风雅,出类拔萃,成为千古奇谈。

可惜,幸福的日子太短暂。除了诗酒陶情,琴书养志,叶绍袁不懂柴米油盐的重要,也不知道经营生计,家庭经济渐渐入不敷出。贫困之际,厄运又接连不断地降临到叶家,叶绍袁的三女儿叶小鸾、大女儿叶纨纨、母亲冯氏、次子世偁以及妻子沈宜修、三子世傛、五子世儋,一个个先后离他而去,叶氏午梦堂笼罩在一片凄苦之中。再加上朝代更替,叶绍袁又不愿臣服新贵,于是,五十七岁的他带着剩下的四个儿子逃亡到浙江余杭,过着颠沛流离的穷苦生活。据说,他们离家出走的那天是农历甲辰,此后,叶绍袁所写的日记命名为《甲行日注》。

清军南下,叶氏家族又惨遭兵燹,午梦堂受到劫掠与重创,昔日的繁华仅存一片遗址。好再,遗址上还保留着叶小鸾亲植的腊梅树、梅树边的太湖石、河桥边的旗杆石。1994年,午梦堂遗址成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叶小鸾手植腊梅

现存的这棵腊梅树,黄花瓣、红花蕊,香气淡雅,是叶小鸾十岁那年,从寄居多年的松陵舅妈家回来后,作为纪念,在疏香阁前亲手种植的。小鸾喜欢梅花,曾吟诵过多篇腊梅诗。据说,这树腊梅极通人性,小鸾去世后,腊梅连续三年没有开花,三年后,才重新开放。

腊梅树底部围着的太湖石是从分湖里挖来的,叶绍袁在《自撰年谱》里写道:“崇祯五年(1632年),夏天大旱,湖水为涸,湖底垒垒耸迭,俱太湖石……取载而归,儿女好事,摛辞而记。”为了这些太湖石,叶小鸾写就了著名的传世散文《分湖石记》。

据说,到清末时,分湖叶家共出过11名进士,17名举人,224名秀才,门厅光耀,铺陈在午梦堂前临河岸边的13对半的旗杆石记载着当时的繁华,当插在旗杆石中的旗“呼啦啦”迎风飘扬的时候,映红了大半个分湖。

前年这个村庄的村民们动迁搬去别处,但村前的小河还在,午梦堂遗址还在,古腊梅树也还在。现存的旗杆石依然坚守在河边,那棵历经400年沧桑的腊梅树也年年花开,犬齿,红蕊,在严寒中传唱风雅。

供图/凤楠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