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大街小巷烟火气升腾,展馆景区文化味十足,积聚旺盛人气。人们在节日氛围中礼赞伟大祖国,在时代气韵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焕发新气象、神州处处闻弦歌的国庆盛景中,我们尽可领略文化中国的恢弘气象。
从满目葱茏的延安宝塔山,到波光粼粼的嘉兴南湖;从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北京中轴线,到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山西隰县;从编制扎制、染织刺绣、陶瓷烧造的体验现场,到大片云集的国庆电影档……看大好河山,品厚重文明,享多彩生活,人们在享受休闲假期的同时,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悠悠文脉的滋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精神力量。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文化渗透日益加剧。为了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他们不断包装所谓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不择手段歪曲中国历史、否定中华文化传统,削弱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他们不断通过文化产品输出影响中国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甚至炒作文化热点、制造极端化杂音噪音。鉴于此,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明塑造人格,增强社会成员的思想认同、价值共鸣和情感归属,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当务之急。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从火热的国庆盛景中,强烈感受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所取得的扎实成效,强烈感受到文化自信正不断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繁荣,文化中国正不断展现缤纷色彩、无穷魅力。
这个国庆假期,红色景区人流爆棚,让我们看到文化中国的鲜明底色。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前人头攒动、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演出场场爆满、香山革命纪念地游客纷至沓来,无不折射出人们对坚守理想、追求崇高、勇于拼搏、敢于进取的红色文化的认同。不断用红色文化激发人们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创造创新活力,文化强国建设就有了坚实牢固的根基。
这个国庆假期,传统文化顶流出圈,让我们看到文化中国的厚重成色。戴上虚拟现实设备,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栩栩如生;浣花溪畔,“杜甫”和“李白”率领粉丝团斗诗不止;常德木雕、桃源刺绣、麻质画等非遗产品成为游客眼中的独特风景……“活”起来、“火”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魅力。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文化中国建设就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
从演唱会、音乐节人气高涨,到景区、博物馆游人如织,公共文化产品的可及性与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性也在这个国庆假期得以彰显。让更多国人触摸文化脉搏,让更多外国游客感知具有中国特色、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文化中国建设将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今天的中国,文脉传承成就斐然,这是为奋进新征程固本培元、凝心聚力,也是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注入源头活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庆盛景既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充分彰显,也是对文化中国恢弘气象的一次重要检阅。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