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北京发布 2024-09-09 20:36

▲9月9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石景山区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石景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介绍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的相关情况:

石景山区是首都中心城区,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坚持服务是本职、改革是动力、转型是底色,为推动首都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作为首都现代工业发祥地,石景山区因服务以首钢为代表的“京西八大厂”而建区发展,又以夏奥冬奥筹办为契机、首钢搬迁为牵引,在全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率先落子,走上疏解提升、转型发展之路。首钢完成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三重转身,石景山也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华丽蝶变,五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全区二三产业占比已由转型前的7:3成功反转为1:9,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级台阶,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三区”建设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石景山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城园融合、产业融合、山水文化融合、治理力量融合“四篇文章”,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上半年,全区GDP同比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和区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1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

我们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好城园融合文章,着力打造“复兴之城”。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全区城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新首钢更新为引领,统筹推动老工业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区和低效楼宇更新改造,带动“京西八大厂”和石景山区整体复兴。一是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聚焦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先后实施新首钢、京西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新首钢大桥、六工汇、冬奥广场、金安桥一体化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体育+”“科技+”产业集聚,入园企业超过800家,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中德经济峰会等重大活动落户园区,积极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城市更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首钢园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建设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二是加快老旧区域更新改造。有序实施大面积老旧小区整治,创新形成“首开经验”“鲁谷模式”,已改造老旧小区建筑面积330万平方米,在施345万平方米。开展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黄庄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平房区、边角地更新改造,1.5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三是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铁M11线冬奥支线、S1线金苹区间、锅炉厂南路、永引渠南路、石广路等交通设施竣工运营,石景山水厂、西北热电中心、北辛安变电站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

我们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融合文章,着力打造“活力之城”。坚持把推动产业转型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一体推进重点园区建设、产业体系优化和未来产业布局。一是坚持“五子”联动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入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过900家。聚力“两区”建设扩面增效,坚持“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并行突破,扎实做好国际开放合作区筹建,建成投用翔鹰大厦。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落地智能算力中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8%。不断完善“一核三圈多点”的国际消费空间布局,新开业运营京西大悦城、金安环宇荟等一批商业项目。强化与津冀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实现1000余个事项“京津冀”通办服务延伸。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梯次发展,上半年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627.7亿元、同比增长6.2%。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收入双双“破千亿”,中关村石景山园年收入超过4400亿元,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科幻产业集聚区、中电科智能科技园、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虚拟现实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集聚效应凸显。三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打造“北京服务”方案,完成优化营商环境6.0版任务,深化“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大力实施人才“景贤计划”,不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上半年,引入高精尖企业998家、同比增长47.4%,市场主体总量达6.8万余户、同比增长13.6%。

我们高标准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做好山水文化融合文章,着力打造“美丽之城”。坚持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作为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文物保护与街区整治,推动自然山水、古道村落、工业遗址、文化创意等特色资源融合发展,展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十年间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4.4%。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为中心城区第一,获评国家首批、本市首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域打造“花园城市”。二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北京市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项目,法海寺壁画艺术数字展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首钢集团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工业遗产名单。开展法海寺、承恩寺等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八大处公园景观和业态全面提升。三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在创新发展复核中获评“优秀”。“创新‘文化+’智慧社区管理系统 助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获评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建成全市首个文博元宇宙开放平台,全国首家数字藏品类博物馆在瞭仓挂牌。

我们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好治理力量融合文章,着力打造“品质之城”。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一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擦亮“石景山老街坊”等群众治理品牌,成功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以‘品质社区’点亮品质之城”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优化“热线+网格”融合模式,一大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二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紧扣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补短板、强弱项,近十年累计办理数百项重要民生实事和济困工程。开工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3.7万余套。幼儿园普惠率达89%、公办率接近56%,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十百千”工程深入实施,一批优质学校建成投用,如十一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三甲医院升至4家,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长护险试点,2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50%以上,居民收支水平年均增长9%。三是不断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韧性城市、海绵城市,积极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汛各项工作。“石时解纷”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新经验,“可信消费”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当前,石景山区正处于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和城市复兴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积极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坚持立足“三区”定位,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提升工作质效,攻坚克难狠抓任务落实,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原标题:石景山区: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篇文章”,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石景山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0
科幻短剧《如果AI》在石景山区正式开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石景山区40个重大投资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市人大代表、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新:首都城市西大门力推产业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6
首都城市西大门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石景山区:建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今年将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石景山今年推动实施68个城市更新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石景山区加快产业转型 今年已引入“高精尖”企业1749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