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乒乓球协会、中国体操协会相继发布声明,坚决支持依法打击整治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追究恶意攻击行为的法律责任。
跟踪偷拍非法入室,大吵大闹围堵机场,泄露生活训练日常……这些年,饭圈文化正无孔不入侵蚀体育领域。纵观连日来公安机关打击的种种违法行为,更无一不显露出当事人乃至群体的病态。当“毒唯”的偏执取代理性的热爱,很多粉丝开始盲目追求胜利、排斥失败。平日里,互撕谩骂、臆想CP,千篇一律地“控评”,非黑即白地“站队”;比赛时,赢了拉踩对手队友,输了指责训练资源分配不公、裁判员恶意压分,连普通观众正常发表观点都可能被骂到“关闭私信”。
越界行为何以屡教不改?歪风邪气何以屡禁不绝?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粉圈思维掩盖了体育本身的纯粹。眼下,有一种奇葩说法,即粉丝决定了体育项目的市场价值。“没了粉丝谁买票”“广告商看的就是人气”……某些人一厢情愿把娱乐圈里购买力换代言、做数据拼咖位那一套,原封不动地往运动员身上套,而一旦以“衣食父母”自居,自然就容易没了边界意识。这种流量变现的导向,也让更多隐蔽的推手看准了其中利益,对运动员的每一次曝光和打扰,都成了明码标价的生意,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必须看到,无论是粉丝的喜爱,还是公众的青睐,最初一定来自于运动员们自身在竞技领域的突破,以及其展现出的拼搏精神、人格魅力。“存在感”是拼出来的,不是粉丝刷出来的。一旦本末倒置,不仅会给运动员造成困扰,且无形中带偏舆论焦点、消解体育精神,对体育项目的推广发展才是致命打击。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都曾发文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各项目运动员也以写公开信、解散粉丝群等实际行动亮明了态度。接下来,要真正肃清体育领域的饭圈思维,就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杜绝“半推半就”。对赛场内外胡作非为者严肃追责,同时在日常训练、关键赛事时大大方方讲清危害,这是各个队伍在面对非理性追捧时的必修课。当然,各大平台也要担起相应责任,从超话社区里整齐划一的“控评”内容,到贩卖代拍照片视频的圈内“暗语”,再到看似头头是道实则空口造谣的“小作文”,该屏蔽的屏蔽,该曝光的曝光。阻断离谱言行的传播示范渠道,方能斩断借机谋取流量红利的路径。
体坛是拼搏奋斗的净土,不是饭圈的秀下限的舞台。让运动员安心聚焦专业,在各自领域走到巅峰,这是所有理性粉丝的期待,也是中国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