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青年作家陈伟军新作《阿布尔的孙悟空》新书分享暨创作谈活动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举行,《阿布尔的孙悟空》作者陈伟军、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林、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任媛媛作为访谈嘉宾应邀出席。
《阿布尔的孙悟空》讲述十二岁的非洲少年阿布尔在苦难中成长,为了寻找多年前曾援助非洲的“中国妈妈”罗菲医生,阿布尔追逐中国猛士车并夜访营地,由此认识了中国维和军人黎耀,一段非洲少年与中国维和军人的故事就此发生。黎耀在和阿布尔等非洲孩童的交往中,不仅给他们贫苦的生活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还细致入微地关注到他们的心灵世界,巧妙地借中国经典神话孙悟空的故事,教会这群非洲孩子懂得善良与爱、责任与担当、规则与自由,为他们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构建起强大的精神堡垒。
《阿布尔的孙悟空》以儿童文学的形式致敬中国维和军人。作品中,中国经典神话形象孙悟空作为中非文化交流的代表,其善良正义、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等精神特质,给非洲少年儿童带来思考和感悟,为他们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构建起强大的精神堡垒,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陈伟军表示,《阿布尔的孙悟空》不仅是对中国维和军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致敬,更是希望通过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与非洲独特文化背景的巧妙结合,为小读者们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和深刻的思考。“我在采访维和人员时,他们告诉我,我们中国文化在非洲的少年儿童心中代表性的一个是中国功夫,一个是西游记的故事。于是我就有了灵感把孙悟空带入到我的小说中,我想孙悟空身上的规则与自由、大爱与担当,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一定是给非洲儿童心灵上带去了力量支撑。”
刘海栖强调了青年作家将国际视野和社会热点融入文学创作的重要性,认为这不仅能增强作品的时代感,还能促进青少年的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王林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人物在儿童创作中的角色以及孙悟空形象对小读者心灵成长的积极影响,认为这一形象能激发小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任媛媛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学作品是连接不同文化、国家的桥梁和纽带,阐述了文学作品在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独特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