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在全国工商联主办的第65期德胜门大讲堂上表示,大模型技术对组织的渗透发生在三个方面:能力替代、流程优化、组织重塑。除了巨头和有大模型技术底蕴的公司之外,其他企业最好在完成数字化之后再考虑智能化,或者业界有最佳实践案例之后再跟进。而企业内某个工种超过千人,就应该研究使用AI提效。脉脉研发人员全员都在使用大模型代码助手,编程效率提升了10-20%。
林凡认为,从行业来看,大模型优先渗透的是新经济行业,尤其是高科技服务业。而大模型技术对组织的渗透发生在三个方面:能力替代、流程优化、组织重塑。从工种来看,工作闭环周期短、决策周期短的工种,越有可能被AI能力替代。林凡打了个比方,公司内工种的类型就像自动驾驶的等级,从L1到L5,是从“人为主、AI为辅”到“人为辅、AI为主”再到“AI完全自主”的过程。企业应该评估每个工作所处的“L1-L5”段位。
脉脉公司研发人员全员都在使用大模型代码助手,编程效率提升了10-20%。脉脉作为最早一波将大模型技术应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从大模型的应用中尝到了甜头。但林凡也提醒,企业在应用大模型技术之前,需要对公司的数字化程度进行评估。没有业务场景的数据化,再智慧的大模型也难以发挥决策能力。同时,林凡认为,如果公司内部有某一工种的员工规模超过1000人,布局大模型的话可以拥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1000个人每人提升10%的效能,成本的节省也是巨大的。”而企业内 L1工种越多,投入越不着急;L5工种越多,投入越要坚决。
多个行业展开对AI人才的争夺,AI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脉脉高聘人才智库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人才最紧缺的10个岗位包括大模型算法、ChatGPT研究员、云计算、数字前端工程师等,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5,相当于2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其中大模型算法供需比仅为0.17,相当于6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纯互联网行业成为新发人工智能人才招聘指数最高的行业,其次是电商零售、新生活服务、游戏。值得关注的是,大厂对人工智能人才求贤若渴。2024年1-6月,字节跳动位列新发人工智能岗位最多的企业。
林凡认为,现在的组织是按照人的职能分工的,但企业中部分工作节点被大模型替代以后,协同流程会发生变化,组织作为多节点、多任务的网络,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他预测,未来,会逐渐形成人类员工和AI Agent共存的新型组织,传统的雇佣制会演变成“U盘插拔式”的用工体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