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1日讯(编辑 李响)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表示,境外投资者已连续16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持有规模超过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业内人士称,即便在中美利差倒挂、国内债券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境外资金持续流入银行间市场,彰显了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看重的还是人民币资产的升值潜力。
今年来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约为5500亿
从今年5月数据表现来看,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320亿美元,环比增长86%,投资境内债券规模持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此外,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高达4.22万亿元,仅今年来,增持人民币债券的规模约为5500亿元。
与此同时,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市场的机构数量也在增加,其中今年5月,新增4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5月末,共有1128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仅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的数量相对较高,达到821家,此外564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257家同时通过上述两个渠道入市。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对中国债市的投资热情,发生在国内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之际。
从年初至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6%下行至2.28%,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90%上行到4.24%,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深,如果仅看票面收益美债就高出不少。
不过外资蜂拥加注境内债券市场,真金白银投资中国债券,看重的还是人民币资产的升值潜力。
中泰国际董事周健锋对财联社表示,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可以为海外投资者提供自然对冲,以减少与人民币相关的货币风险,并且可以看到RGI指数(人民币环球指数)在今年前4个月上升了9.1%,整体市场预期较好,而这一势头如在年内持续,全年升幅有望再次达到30%。
此外,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也有助力资产稳健保值。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虽然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贬值,但在一篮子货币是升值的,体现了人民币的稳定性,此外,现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状况特点是可解释、可预测的,因此,也可以通过市场操作的方式进行适当的套期保值,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体系结构变局正在发生,美元作为公共产品的币信已经受到极大的损伤。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在中央银行和政府外汇储备配置中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引人注目的是,在过去二十年美元作用减弱的同时,包括人民币、澳元、加元、韩元、新加坡元和北欧货币等“非传统储备货币”比例上升。
IMF表示,这些非传统储备货币对储备管理机构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提供了分散投资的机会和相对有吸引力的收益率。
MMT趋势下,美债对外部投资者有挤出效应
反观美国国债的长期走势,大公国际技术研究院刘金贺认为,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MMT)未来大概率成为难以回避的选择路径,美联储同政府之间的独立性在逐步弱化。
这会带来两个后果,刘金贺表示,一方面由于有美联储对发行国债的托底(通过大规模类似QE一类的操作),降低了期限溢价的风险水平,对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形成抑制,另一方面,对社会公众投资者及国际投资者而言,准MMT路径必然形成长期通胀走高的预期,投资长期国债的收益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期限溢价攀升,而美联储和联邦政府对于长端收益率的控制将降低投资人持有美债的实际收益率,从而对外部投资者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在刘金贺看来,未来美国联邦政府和美联储在美国长期国债市场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而普通投资者参与市场的占比将进一步压缩。
与此同时,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表示,后续随着美联储降息的落地,中美利差收窄、国际资本风险偏好提升、资金回流新兴经济体等因素或带来境外机构新一轮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需求。与此同时,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上调了对我国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更能彰显未来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
据渣打银行统计,今年前四个月,外资净买入可转让存单占境外债市资金流入总量的比重约达97%。截至4月底,外资持有可转让存单占比升至4.9%,同样创纪录新高。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