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还原
2023年2月20日晚,北京西站候车厅,一位乘客突发疾病。听到寻医求助广播后,正在候车的中医宋兆普,拿出随身携带的银针,立即前往施救。
不到两分钟,患者症状就得到了缓解。宋兆普通过把脉,判断患者已无大碍,并向他交代了注意事项,才放心离开。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则关于中医急救的新闻了,火车站、马路边,中医急救法帮助很多急症患者。缓解了突发不适,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救护时间;也逐渐撕掉了人们常规印象里,中医是个“慢郎中”这一标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急救法。
NO.01
什么是中医急救
中医急救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中医方法和技术,进行紧急救治的一种医疗手段。
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对急危重症的命名,均冠以“暴”“卒”“厥”等,以区别于非急诊疾病;如“卒中”、“卒心痛”、“厥心痛”、“暴厥”、“薄厥”、“暴胀”、“卒疝”等。许多疾病病名已具有了固定的含义,至今仍在沿用。
中医急救强调综合辩证论治,以中医特有的诊脉、舌诊等进行辨证施治。在急救领域治疗方面,主要强调针刺、灸法等;在药物方面,《黄帝内经》十三方,均是急救的重要方剂。
NO.02
常用的中医急救方法
1、针刺救急法
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明确写到:
“初中风急救针法: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
在古代称为“刺络”,也是急救措施之一。这种治疗方法,就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锋利的三棱针刺入络脉(身体浅表的静脉血管),使之流出瘀阻之血,从而达到急救的目的。
2、人工呼吸法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首先将人工呼吸急救法,用于“自缢死”的经验,载入《金匮要略》;通过按胸、按腹,又配合屈伸四肢等活动,急救“自缢死”。
3、搐鼻法
搐(chù)鼻法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急救法之一。是将芳香开窍的药物研成粉末,吹进病人的鼻孔,利用药物刺激鼻腔内的粘膜促进昏濒病人苏醒,汉代已有用搐鼻法进行抢救“尸蹶”病人的先例。
石菖蒲的根茎,含有特殊的刺激味。这种气味具有开窍、醒脑的作用。古代将石菖蒲的根茎研成粉末,纳入鼻中,通过鼻粘膜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挽救了不少患有昏厥症的病人。
还有一些现代常见病的中医急救方法:
4、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特点为胸部有压迫感、窒息感。此时,可用手指,或者用笔头、短棒、硬币,甚至于一小块尖头石子,按压至阳穴;位置在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通常按压3-5分钟,可缓解心绞痛。
5、昏厥
根据病症分为:虚厥和热厥
虚厥者:多因平素气血不足,加上受到寒邪、疼痛、出血等因素影响。出现突然头晕、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冷汗淋漓,甚至晕倒。此时应立即点压或针灸:人中、劳宫、百会、涌泉等穴位。
热厥者:多因中暑、温热等因素影响。出现脸色赤红,大汗淋漓、呼吸急速、胡言乱语,继而陷入昏迷。应立即点压或针灸人中穴,在大椎穴刺血拔罐;或在颈部、背部、肘窝等处刮痧;或在十宣(十个手指尖)、耳垂,用三棱针或者注射针头、缝衣针等尖的东西放血。
6、中风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脑血管疾病。往往来势迅猛。中风突然发作时,患者气血上涌于头部,手足开始发冷。我们可在患者的十宣和鼻尖上点刺一下,渗出血即止。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以继续在气端(十个脚趾尖)上放血,随后通过按摩搓推双手双足至发热,可以稳定气血,平衡阴阳,为抢救赢得时间。
7、急性中毒
主要因食物或药物中毒引起。神志尚清者,需立即催吐,然后服用甘草水或绿豆水。神志不清或毒气中毒(如一氧化碳、煤气等),而不省人事者,立即选用十宣、八邪、八风、曲池、委中等穴位放血,可开窍醒神、清热泄毒。
温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应该首先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毕竟,医院才是处理急症的常规所在,也是合法所在。同时,为了预防急症的发生,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聊完了中医在急症方面的应用之后,我们来聊聊日常的养生。说到日常养生,就必须提到中医的核心精髓,也是中医最推崇的核心理念---治未病。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未病之时进行预防和调养。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面对高压的工作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许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学习中医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情志调养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