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债期限临近、市场行情偏弱等多个因素影响下,近期多家公司修正可转债的转股价格,加速转债触发提前赎回条件从而转股的进度,减轻公司还本付息的压力。
尽管如此,在今年已退出市场的转债中,到期赎回数量和占比在上升,强赎退出数量和比例在下降,正股市场表现较弱等因素导致转债退出发生新变化。此外,蓝盾转债、搜特转债、鸿达转债相继退市,正股退市引发的转债退市也受到市场关注。
可转债常见的退出方式包括转股、提前赎回、回售和到期兑付四种情况,不同退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权益市场表现,以及投资方和发行方的资金运用逻辑。分析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未来几年,转债集中到期压力下,上市公司下修案例或将增加,但投资者需要注重转债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等。
转债退出方式新变化
回顾2019年至2022年转债退出方式,绝大多数是以提前赎回的方式退出,但自2023年以来,转债到期赎回的数量明显增加,占比也在攀升。同时,2023年以来,因为正股退市或重组导致退出的案例也在增加,转债退出方式发生新变化。
在提前赎回概率减少的情况下,转债的时间价值将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以及转债市场的估值。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2019年退出的转债有20只,当年以提前赎回方式退出的转债有19只,占比达95%;而到2023年,由于部分正股走弱,转债发行人未积极下修转股价格或放弃强赎,当年提前赎回退出的转债占比降至70.69%;2024年以来,截至5月30日,提前赎回退出的转债有16只,而到期赎回退出的转债也有11只,以提前赎回方式退出的转债占比大幅降低至57.14%。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提前赎回和到期赎回两种退出方式外,因正股退市或重组导致转债退出的案例也在增加。蓝盾转债、搜特转债、鸿达转债相继同正股一起退市,正邦转债、全筑转债因公司破产重组,转债最终按照普通债权清偿方案偿付。
“到期赎回的转债上升,强赎退出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这几年权益市场表现较为低迷,转债突破强赎条件的难度较大,这些转债大多前期未触发过强制赎回条款。”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从此前主流的提前赎回退出方式到目前提前赎回、到期兑付等多种退出方式并存,转债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退出局面。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债多元化退出局面反映了发行人对不同退出方式的多方考量,如果强赎对发行人影响较小,未转股比例较低,稀释效应较弱,或大股东本身未持券,以及质押率较低的情况下,发行人选择强赎退市的概率更高。
转债到期考验上市公司资金压力
2020年以来,定增等融资方式收紧的背景下,发行可转债成为A股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式。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转债市场的发行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2023年,合计发行了133只可转债,总发行规模亦达1386.21亿元。
2024年,在“融资和再融资强监管”的背景下,转债供给规模明显低于往年。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发行上市的转债只有11只,合计发行规模约为81.11亿元。
从存续时间来看,转债的发行期限通常为5年或6年,不过,由于部分转债提前赎回退出了转债市场,转债实际平均存在周期会缩短,但在临近到期时间时,转债仍未提前赎回退出,将导致到期兑付的概率增大。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存续的可转债未转股余额发现,2025年到期的转债未转股余额为896.29亿元,但2026年的未转股余额将攀升至1326.53亿元,2027年进一步攀升至2305.97亿元。2028年转债市场未转股余额将缩减至1843.43亿元,2029年又进一步缩减至1341.18亿元。这意味着,若后期转债市场提前赎回退出比例仍不高,上市公司因转债到期偿付本息的压力将增大。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在未来几年到期的转债中,金融板块占比较大。例如2025年10月28日到期的浦发转债,最新余额为499.99亿元;2027年到期的兴业转债、上银转债、南银转债、杭银转债等转债余额均在百亿元以上,其中兴业转债的余额为499.97亿元。
钜融资产投资总监冯昊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到期兑付增加,对企业的流动性管理、偿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企业也面临更大的现金流压力。企业应该尽早谋划,比如通过股票增发、新发可转债,或者寻求长期投资者购入转债完成转股等。
贺金龙认为,如果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堪忧,面临偿债能力下降,发行人需在设置条款时从公司利益和经营状况的稳定角度出发,避免因为流动性冲击带来财务风险,从而减轻赎回压力。
部分公司积极引导投资者转股
随着转债到期时间临近,正股持续表现较弱,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主动下修转股价的案例明显增多,这背后反映了上市公司希望投资者转股的意愿提升。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已有纵横通信、南山智尚、广汇汽车、药石科技等19家公司提议下修转股价。转股价是可转债转换为上市公司每股股票所支付的价格,是驱动可转债持有者转股最关键的因素。可转债价值的高低主要由正股价和转股价决定。若正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的130%(多数情况为130%),上市公司将根据相关条款,提前赎回可转债。但若正股价持续较弱,以至于难以触发提前赎回条款,公司可调整转股价以维持合理的转换比例。
“上市公司可以修正转股价格,以提高投资者转股积极性,减轻赎回压力。”姚旭升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增持转债并溢价转股成为临到期转债实现转股目标的一种常见方式。通过引入战略股东,避免了大额转债到期可能造成的流动性冲击;对于战略股东而言,这种方案比直接到二级市场购买增持成本更低、更具性价比,实现了发行人与战略投资者的双赢局面。
一般而言,多数可转债正常是以转股的方式实现退出。贺金龙认为,尽管目前强赎退出比例较过去有所下降,但强赎退市依然是大概率发生的事件。因此转债集中到期、强赎压力下,今年来多数转债提出下修,在下修博弈空间下,存在较多短期强赎博弈和下修博弈的增厚获利机会。
不过,在满足下修条件的情况下,也有不少公司选择“按兵不动”。例如,万孚生物就公告称,综合考虑公司现阶段的基本情况、股价走势、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以及对公司长期稳健发展与内在价值的信心,为明确投资者预期,公司董事会决定本次不向下修正万孚转债的转股价格。
浙商证券研究指出,提前赎回对发行人影响较小时,转债发行人更有可能选择强赎。具体表现为,转债的未转股比例较低、稀释率较低、大股东已不再持券、质押比例较低时,强赎的概率更高。(证券时报记者 王军)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