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
半月谈 2024-05-18 09:56

随着AI大模型加速迭代,算力持续升级,自然语言处理垂直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品的功能日益强大,AIGC技术在为大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部分领域出现滥用现象。有学生直接用AI代写论文、代写作业,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从论文到作业,AI啥都能写

在某电商平台,半月谈记者搜索“AI代写”,一众“AI智能原创写作”商品映入眼帘,有的显示已售“1w+”,有的甚至已售“10w+”。

记者随机选取一家,咨询“能否代写论文”,卖家马上回复“论文”属于平台“敏感词”,须撤回再继续对话,但“AI代写没问题”。“软件单次只能输出1000字左右。如果你要的字数多,就用软件根据你输入的标题写一份大纲,再一项项输入大纲标题生成对应内容,最后合成一篇。”该卖家说。

多名商家客服表示,咨询代写论文的顾客不在少数。记者梳理发现,商家推出的自研AI写作软件,仅需不到10元便可在一个月内不限次数和字数使用;如需购买国外AIGC产品,则按使用次数收费。记者询问利用AI代写的论文能否通过查重检测时,商家回复:“这个无法确保,但我们生成的每一篇都是原创,即便输入同样的标题,也会输出不同的内容。”

北方某高校一名本科生说,自己会用AIGC辅助完成部分日常作业。“通常先自己搭出框架,再用AI填充内容,最后手动修改、调整。”这名学生说,上学期世界史课程期末考试以论文形式考核,一名同学使用AI代写,最终得分甚至高于自己独立完成的文章,“我在纠结期末考试要不要也用AI”。

尽管AI生成的文本质量存疑,但翻开诸多网络社交平台,关于“AI帮你写论文”的技巧分享帖俯拾即是。部分博主详解具体步骤,直呼“AI就是救星”,网友纷纷排队“求软件”。除论文、作业外,不少学生还使用AI工具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AI辅助与AI代写之间,边界在哪?

业内人士指出,人机协同是大势所趋,但AI代写论文等有悖学术伦理,有必要厘清AI代写和AI辅助之间的边界,对文章“AI率”有所界定。

文章“AI率”是指文中使用AI工具生成内容的比例,反映作者对AI的依赖程度。北京一所高校教务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未设置论文或作业“AI率合理值”,更没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目的等设置细分标准。

该负责人介绍,学术体系内,虽有专用于检测文章“AI率”的AI工具,但检测效果难以评估。对于学生作业的“AI率”检查,仍以教师人工判断为主,有时AI生成的内容真假难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敬宇表示,当前,使用AIGC应用几乎没有门槛,且提示词越精准有效,AI生成内容越具有贴近性。“AI能给作者提供灵感,帮助延展思路。但如果被滥用,可能沦为实验数据造假、论文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帮凶。”

“老师并没有明确禁止在写论文和作业时使用AI,而是鼓励科学合理地使用”,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硕士生说,“完全代写肯定是不允许的。”

AI辅助与AI代写之间的边界在哪?王敬宇认为,这个问题应基于“创意的来源”和“决策的控制权”来定义。AI辅助应聚焦于提供建议、生成草稿和协助研究,最终的创意和编辑决定权需掌握在作者手中;相对地,AI代写则涉及运用AI完成整个或绝大部分写作过程,缺少了使用者的深度参与和批判性思考。

此外,AI写作还可能涉及版权归属等法律问题。AI生成文本内容承载的知识产权,应归于AI开发公司还是服务使用者,目前说法不一。

尽早立法规范,防止滥用风险

我国关于AI治理的立法研究工作未曾间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包容审慎监管、应用分级分类治理的基础上,细化了技术研发者、服务提供者以及使用者的相关权利义务,要求AI技术应用符合基本的科技伦理规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说,AI代写整篇论文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与传统的找人代写并无二致。AI代写材料需使用海量文本数据,生成的文本内容很容易与现有作品雷同,产生侵犯著作权等法律风险。

2023年,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学位法草案明确,已获学位者,如在获得学位过程中存在使用AI代写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学位授予单位可以撤销其学位证书。

王敬宇建议,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与指导规范,进一步界定AI在不同大类应用场景下的使用范畴,明确相关版权和责任归属问题,确保AI在教育等领域中使用的合规性。

业内人士认为,AI服务提供者应在用户注册阶段和生成内容前,以自动弹窗等方式提醒用户合理使用,通过技术设置等方式规范使用行为。

赵精武认为,学校应加强引导,注重提升全员信息素养和学术伦理意识,鼓励利用AI进行创意启发与辅助设计,明确禁止使用AI代写论文等。同时,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等,应合力加强对AI代写产品的监管,有效防控该类产品的滥用风险。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