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业绩变脸,保荐机构可能难逃被罚。
5月10日,浙江证监局披露的一则罚单显示,国信证券去年成功保荐上市的利尔达却“业绩变脸”,2023年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近2000万元。为此,证监局对国信证券及两名签字保代出具警示函。
据悉,利尔达在年报中解释,宏观经济下行,客户需求减弱导致产品业绩下滑有关,同时存货较多计提的跌价损失增加及管理费用增长也导致净利润减少。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A股新上市的313家企业中,有超过六成上市当年即业绩下滑,其中有45家扣非净利润“腰斩”以上。包括上述利尔达在内的5家上市公司上市当年就由盈转亏。有业内人士认为,业绩下滑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宏观经济变化、国内外形势复杂等因素导致的市场需求减少,是重要因素之一。
上市当年即亏损
根据5月10日浙江证监局公示的罚单,利尔达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1831.71万元。
这家公司在2023年2月17日在北交所上市,上述数据意味着公司上市当年即亏损,且该IPO项目选取的上市标准含净利润标准。
根据利尔达当年招股书及年报,利尔达主营业务为 IC 增值分销业务和物联网模块及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年、2020年、2021、2022年扣非净利润依次为2316.12万元、4358.69万元、1.70亿元、9150万元。在此背景下,2023年上市当年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备受市场关注。
利尔达解释称,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客户需求减弱导致产品业绩和毛利率出现不同层度下滑,同时因存货较多计提的跌价损失增加以及管理费用有所增长,最终导致净利润的减少。
浙江证监局表示,决定对保荐机构国信证券及IPO项目的两名签字保代刘洪志、朱星晨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要求国信证券应认真吸取教训,勤勉尽责开展工作、切实履行保荐职责,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同日,浙江证监局也披露对利尔达的罚单。该上市公司还存在业绩预告和实际业绩截然不同的情况,从最初预告盈利到后来修正为亏损。
具体来看,监管发现,利尔达在2月披露业绩快报的时候,预计2023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62.44 万元。然而在4月23日发布修正公告,称修正后预计 2023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01.60 万元。最终根据2023年年报,公司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01.60 万元。
在浙江证监局看来,利尔达业绩快报、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更正不及时。此外,利尔达《2023 年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公告》相关内容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为此,浙江证监局对利尔达、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023年逾六成新上市企业扣非净利润下滑
除了上述次利尔达外,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2023年新上市的企业中有少数次新股同样业绩难看。
根据记者统计,2023年全A市场共有313家企业新上市,其中有192家企业上市当年即出现业绩下滑,占比达到61.34%。进一步来看,有45家新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腰斩”,下滑超过50%。
在业绩断崖下滑的次新股中,有5家新上市公司由盈转亏。除了前述的利尔达以外,还有创业板企业格力博2023年扣非净利润亏损4.28亿元,上一年度盈利2.21亿元;北交所企业安达科技亏损6.34亿元,上一年度盈利8.16亿元;科创板企业九州一轨亏损744.76万元,上一年度盈利6121.19万元;创业板企业北方长龙亏损711.08万元,上一年度盈利7780.14万元。
有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认为,次新股业绩下滑有多方面的因素。有的IPO企业基本面一般,容易受到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因市场需求减少而导致业绩下滑;也有的IPO企业所属行业政策产生较大变化。此外,不排除个别券商推荐的IPO企业确有瑕疵。
这也是近期交易所修订上市门槛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此前主板、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存在不适应性,主要是财务指标偏低,部分申报企业利润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偏弱,上市后业绩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今年4月“新国九条”出台后,多个上市板提高部分上市财务指标,以增强主板企业的稳定回报能力,以及突出创业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性。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