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之问:电影高质量发展,谁是赢家、路在何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16:15

中国电影近几年创作题材益发多样,创作手法不断创新,创造了暑期档、春节档票房新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年观众对于国产电影的满意度平均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满意评价以及84分以上的高分评价影片数量增长明显,国产电影艺术创作基本上实现了从高原到高峰的稳步攀登。

如何才能持续不断地挖掘新题材,更新叙事手法,创作出更接地气、更具实践性、更加多元化的优秀电影,走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讨论的话题。

类型一:中小成本电影成市场赢家

在本届电影节“电影创作的高质量与多元化”主题论坛上,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在介绍,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逐步实现了与观众的双向奔赴。温暖现实主义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亮点。2022年《奇迹笨小孩》《人生大事》,2023年《孤注一掷》《八角笼中》,2024年《第二十条》现实影片大放异彩。2024年春节档以来,《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我们一起摇太阳》等影片扎根现实、温暖观众,得到了观众的高满意度评价。同时综合近年来满意度和票房前二十的影片变化来看,集合行业资源优势的大制作项目相对减少,越来越多的中等或者小体量细分类型化精品影片超出期待,成为市场赢家。这些意外、这些惊喜印证了电影的魅力所在,也为未来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类型二:根植中国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根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片,颇受市场欢迎。去年暑期档现象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观众满意度85.1分,专业观众满意度居暑期档第一位,2023年度第二位,,最终票房为18.24亿,李白等角色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节目中登场。

《长安三万里》出品方、追光动画近几年其实已推出多部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获得观众青睐。比如《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等。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表示,《长安三万里》的成功带给团队很大的信心,“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作品,让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宝藏,无论是人物还是经典作品,以动画电影形式再现,让更多的人看到。”他透露,最新推出的《白蛇》系列第三部《白蛇:浮生》年内会上映,《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将作为《长安三万里》之后,“新文化系列”的下一部作品,在2026年暑期与观众见面。

秘诀一:满足观众的情绪价值

编剧、导演、北京大学教授陈宇近年来跟张艺谋导演有多次合作,作品包括《坚如磐石》《满江红》等。他从电影创作者的角度分析,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创作有一个倾向和趋势:能够极大的满足观众的情绪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影片,将会获得观众的青睐,同时还会获得高票房,比如像《我不是药神》《热辣滚烫》都是这种影片的样板。

陈宇认为,在创作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下,如果创作者们自说自话,势必在美学、思想乃至价值观方面都难以获得共识。“电影应该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情感价值。此外还应该充分呈现叙事魅力,故事发展能够跌宕起伏,带给观众情绪上的起伏,让观众在两个小时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情绪满足和叙事满足,在影片结束以后还能够回想、咀嚼一些片子里的情境。这样,这部电影才能成立、能够获得观众更大程度上的满意。”

秘诀二:讲大家真正关心的事

2023年年底上映的电影《年会不能停!》,自上映以来打破多项纪录,成为近三年元旦档影片累计观影人次第一名、中国影史元旦档影片累计票房第三名,并入选《中国影视蓝皮书》2023年度十大影响力电影。该片的编剧、导演董润年介绍,在打磨剧本的五年时间里,每一次遇到创作瓶颈的时候,解决方案就是采访、调研,得到一些新的案例以后就对剧作进行调整。整个创作过程也是怎么进一步深入到观众、普通人中间,找到故事跟每一个普通人之间连接的过程。董润年总结,拍完这部电影,能够分享的最大的经验是类型电影怎么跟尽量多的观众、至少跟目标观众产生共鸣,“讲大家真正关心的事儿,这个我觉得很重要。”

秘诀三:真诚面对观众

十几年前,面对海外大片得冲击,中国电影人将“真诚”视为创作的前提和信条。导演李玉曾说:“真诚应该深植于创作者的创作精神当中去,那是电影人的基本态度。”如今进入中国电影碾压海外大片的时代,“真诚”依然有效。

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影片《何以为家》2019年在中国内地公映,创造了3.76亿元的累计票房。此次受邀参加“电影创作的高质量与多元化”主题论坛的她,在讲述经验之谈时表示,电影创作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创作者最主要的是坦诚,要考虑好一部电影到底想呈现什么样的主题,并且不能仅凭想象去创作,全世界的观众其实内心都是有隐形链接的,只有真诚的作品才能感动全世界。

董润年也表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真诚的态度也至关重要,“我们能不能真诚面对观众、更加深入地挖掘人类的思想情感?能不能挖掘日常生活中一些情绪的隐秘角落?这可能是创作者需要提前打通的地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 “求新求变”才可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封面新闻 2025-01-01
大数据洞察2024年电影市场:电影创作需要吸引并激活年轻、轻频观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1
高质量电影扎堆上映 引进片屡创佳绩凸显中国票房潜力
证券日报 2024-12-24
《今日影评》对话影人 探索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5
中国电影:暑期和中秋档期表现不佳因缺头部影片,数量和质量都需提升
澎湃新闻 2024-09-23
这个暑期档异常冷:电影院流失2亿人次
第一财经 2024-09-05
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圆满落幕
中国新闻网 2024-05-05
北京国际电影节:千年古都流转百年光影
新华网 2024-04-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