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业绩出炉:招联、兴业、马上稳居头部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23 13:35

随着年报季接近尾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已有十余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母公司年报披露了2023年的经营业绩。

整体来看,绝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均实现了业绩增长。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三家稳居行业头部。宁银消费金融业绩增长迅猛,成为“后浪”中的“黑马”。

据不完全统计,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在多个维度上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在2023年末的资产总额为1764.2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6.02亿元、净利润36亿元,处于领先位置。兴业消费金融在2023年末的资产总额为869.3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2.30亿元、净利润20.72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在2023年末的资产总额为712.8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7.95亿元、净利润19.82亿元。

对比来看,招联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超过了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之和,净利润接近马上消费金融的两倍。

仅从净利润这一维度来看,据每经记者统计,紧随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的,是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各项数据的增速来看,不难发现宁银消费金融这一“黑马”。宁银消费金融在2023年末的资产总额为456.71亿元,较上年增加460.72%,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02亿元、净利润2.0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193.96%、676.92%。

据了解,自宁波银行从华融手上接手消费金融牌照之后,2023年是宁银消费金融更换“新东家”后的首个完整财年。从各项业绩数据的增速来看,焕然一新的宁银消费金融正在加速“扩表”。

另外,小米消费金融去年也实现净利润的高增长。渝农商行披露的小米消费金融业绩显示,2023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0.76亿元,较上年增加601.11%。但对比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的基数仍较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仍有待观察。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突破3亿人次,达到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7.5%。对比此前发布的数据,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的增速已呈现放缓趋势。

事实上,从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相关数据也不难发现这一现象。

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例,2021年末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速一路从38.21%下降至7.35%,净利润同比增速也从2021年的83.63%下滑至2023年的8.14%。

类似的增速放缓现象也在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等机构上演,如兴业消费金融在2023年的净利润虽然居前,但同比增速转负。

惠誉博华预计,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行业增速将放缓并在未来若干年进入个位数增长区间,行业竞争压力降加速上升,个体规模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零壹智库报告显示,随着入局者众多,消费金融行业已由最初的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运营转变,加上行业增速整体放缓,市场存量博弈的特征日益明显。更多消费金融公司倾向于追求稳健增长,将经营重点放在存量客户的挖掘和维护上。

每经记者注意到,尽管消费金融行业已经不再是“跑马圈地”的时代,但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发展,目前几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形成了差异化的产品体系、获客模式和客群定位。

招联消费金融近期公布的金融债券发行文件显示,公司旗下拥有“好期贷”和“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前者是招联消费金融旗下的互联网现金借贷产品,后者是招联消费金融旗下的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招联消费金融的客群以年轻人群为主,40岁以下占比接近70%。

中诚信国际发布的评级报告显示,招联消费金融主要以自营获客、股东协同和第三方合作渠道为主。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自营获客及股东协同渠道贷款余额占比约为77%;第三方合作渠道方面,公司与蚂蚁、抖音等头部互联网平台合作,互联网平台负责获客并向客户提供线上申请贷款的入口。

兴业消费金融旗下有“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主要产品为“家庭消费贷”,该产品是一款针对具有稳定还款来源的受薪人士和自雇人士发放的个人及家庭在旅游、教育、婚庆、装修等除购房、购车以外的消费用途的信用贷款,主要由线下营销团队拓展,通过亲核亲访核实客户的申请意愿及还款能力,并在确认贷款用途后发放。

评级报告显示,兴业消费金融的获客来源包括线下和线上两类渠道,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线下业务贷款余额为613.55亿元,在总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75.51%,金额及占比较年初有所下降。

马上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为循环额度,即给客户授信一定的消费贷款额度,客户根据实际需求在额度有效期内随借随还、循环使用。从年龄分布来看,公司客户群体主要为40岁以下人群。公司业务渠道以线上自营获客渠道为主,近年来该自营获客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70%。公司自主获客渠道除了自有APP、小程序、公众号、服务号等,还通过与外部流量平台合作来自主获客,比如在腾讯、头条、苹果、安卓、百度、快手等相关互联网平台通过信息流投放的方式获得自营客户。

不难发现,当前头部机构正在重视自主获客,并有意提高其在获客渠道中的占比。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自营业务占比较高,盈利能力较强,而中小消费金融公司多为线上第三方引流模式,并通过增信稳定资产质量,行业新规对担保/信保业务进行限制,中小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转型挑战。”中诚信国际此前在报告中如是表示。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担保增信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业内认为,在此项监管要求下,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加强自主获客、自主风控,减少对合作的“外部增信渠道”的依赖。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三季度寿险公司业绩分化:七成险企盈利 这六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盈利均超百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06
净息差压力仍存 多家银行预计明年降幅收窄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05
重庆农商行董事长谢文辉因工作调动辞任 行长隋军履行董事长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0-19
时隔半年 头部房企“保万招”市值重回千亿元规模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0-09
8月末M2同比增6.3%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M2余额增速较为平稳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9-15
股价创历史新高 工商银行升至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8-20
7月份银行结汇13169亿元人民币 外汇局:国际汇市环境有望逐步改善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8-16
苏银消金、中邮消金将首次发行金融债 上半年消金公司共发行25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