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以不打招呼、直插基层方式,到长春市朝阳区牡丹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暗访检查工作。
景俊海此次暗访直达基层一线。
他强调,要坚定不移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彻底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基层一线
《吉林新闻联播》披露了景俊海暗访的现场画面。
景俊海先后走进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等,察看了解基层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落实情况,并与网格长、社区治理专干等,进行了交谈。
看到有群众正在办事,景俊海详细询问办理情况,叮嘱社区工作人员认真研究群众诉求,积极帮助解决问题,努力把事情办好、让群众满意。
景俊海还与社区工作人员展开了座谈交流。
景俊海提到,要“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筑牢基层基础”。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
今年3月,《学习时报》刊文提到,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人口流动规模明显增大,我国基层单元的成员构成、利益诉求、社会矛盾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心理观念深刻改变,对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如何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是摆在地方主政者面前的重要工作。
在吉林,景俊海曾多次对基层干部提出要求。
2022年3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署名文章《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文章指出,推进基层治理不能就基层抓基层、靠基层抓基层,要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基层的领导体系、权责体系、工作体系,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决不能任意用权干扰百姓、决不能弄虚作假糊弄百姓,必须造福一方百姓、守护一方安宁、捍卫一方正义。”
就在这次暗访前,4月12日,景俊海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2024年二季度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精神。
会议提到,“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为基层治理增效”。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从官方报道来看,景俊海此次座谈交流聚焦两个内容,一个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个是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上述两项工作都是中央的部署。
第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新华社今年3月报道,个别地方仍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乱折腾”,消耗基层谋事创业热情。有的地方为观摩检查时看着好看、听着好听,大肆举债建“面子工程”;有的地方为应付检查、考核过关,连夜搞刷漆、涂墙、赶人的突击行动。
今年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期间,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当地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
习近平指出,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4月以来,全国各个省份大力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多位省级党委“一把手”对此项工作提出要求。
在4月15日的座谈会现场,景俊海提到,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三减一规范’措施落地落实,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为基层治理增效”。
他还提到,要着力转变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精准把握各项工作本质规律,进一步完善机制、简化流程、压缩环节、提高效率,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为民造福上。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第二,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
今年4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会议,对在全国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进行动员部署。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金国强调,要“下更大气力纠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4月7日,景俊海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动员部署会议精神。
会议提到,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聚焦执法司法、教育医疗、征地拆迁、行政审批、农村‘三资’管理、惠农补贴落实、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黑恶势力和‘保护伞’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一批‘蝇贪蚁腐’‘小官大贪’问题,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4月15日的座谈会上,景俊海重申,要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他提到,要有效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要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广大基层干部坚守清正廉洁、勇于担当作为,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心坎上。”
改善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
基层治理离不开社区工作者队伍。
今年4月10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意见》提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到,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基本建立,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机制愈加健全,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氛围日益浓厚;社区工作者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全面加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收入待遇合理保障,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切实增强,为民爱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在4月15日的座谈会现场,景俊海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
他强调,要全面提升政治素质、增强履职能力、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薪酬待遇、打通晋升渠道,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深入群众、了解需求、为民服务。
“要推动社会资源下沉、管理权限下放,做到政策措施倾斜社区、精兵强将充实社区,千方百计让群众享受更加便利高效服务。”
《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到,落实薪酬待遇保障、建立激励发展机制。
市地级或县级层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参照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科学设定社区工作者薪酬构成和岗位等级薪酬标准,定期动态调整。除具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外,原则上由街道(乡镇)与社区工作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
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对在社区连续工作10年以上、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满一届、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定择优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特别优秀的,可进一步通过择优调任、换届选举等选拔进街道(乡镇)领导班子。
资料|新华社 吉林日报 吉林新闻联播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