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马浩阳的春运志愿服务是从护送检票口人工通道一只万向轮拉杆箱开始的。眼看那只系着大包小包的箱子脱手冲向候车区人群,刚准备上岗协助秩序维护的马浩阳快步上前接过拉杆箱,他找到行李箱主人并询问:“您好,您准备坐哪趟车?”
进站口引导、电梯口防护、候车室帮扶、服务台解惑……翻开马浩阳的志愿服务工作日记,由曾经生怕“说错做错”的顾虑畏难,到直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自信,15天、144小时、日均19000步的志愿服务经历让他从组员成长为组长。
2024年“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期间,共有120名像志愿者马浩阳一样的蚌埠籍大学生,通过蚌埠火车站团委与团蚌埠市委打造的“青春Young”志愿服务联盟平台申报,经基础客运知识学习、安全急救常识培训后正式成为铁路“小甜橙”志愿者,分别在售票厅、进站口、雷锋服务台、候车室等处提供问询引导、秩序维持、重点旅客接送、大件行李搬运等服务。这群年轻人怀着初心热爱,把点滴“小爱”变成根植潜意识的“条件反射”。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陈俊杰与马浩阳是志愿服务“铁搭子”,春运志愿服务中的“一块砖”。2月16日17点16分,刚送完重点旅客返回候车室,陈俊杰就注意到了坐立不安的刘老汉,快步上前礼貌询问。原来,独自投奔在东北务工儿子的刘老汉在大屏幕上没找到列车检票站台。掏出口袋里的重点旅客乘车服务卡,陈俊杰一一记下车次、车厢、座位号和联系方式,又为刘老汉端来了热乎乎的鸡蛋面:“正是晚饭点,您先垫垫肚子,我送您上车。”
志愿服务中,令“小甜橙”志愿者安韶光最难忘的是一对能见范围不足一米的视障夫妇。拥挤人群中,丈夫紧握着车票,试图辨认出准确的方位,并向工作人员询问:“去杭州的G445次列车是在这儿检票吗?”
安韶光握住了那只手:“我是志愿者,我带您去站台。”从一楼候车室乘坐直梯到二楼候车室,再经重点旅客人工通道提前来到候车站台,安韶光一边拉着视障丈夫的手,一边扭头观察客流情况以调整步幅。直到把视障夫妇送进车厢就坐,隔窗挥手道别的瞬间,安韶光才意识到口罩已被汗气浸湿。
志愿者刘悦是大家打心眼儿里最佩服的“启明星姑娘”。与其他来自市区的伙伴们不同,早上5点钟天还未亮,起床,简单洗漱,打包好早餐面包,家住蚌埠市五河县的她就得出门“赶车”了。一路小跑,跳上6点准时到达的K321路城际公交始发车,经过67.8公里车程,7点28分,刘悦到达蚌埠南站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连日来,赶上客流高峰,每天站着工作的刘悦只有在18点40分踏上返程公交时,才发现腿肚子又酸又沉。
“我在!”是志愿者马稚钦在对讲机应答时最常说的话。正月初六,突发的急性扁桃体炎可把他愁坏了——小组就14个人,已经感冒发烧请假4人,自己再一走,大家怎么应对返程客流?当被伙伴们送上前往医院的出租车时,他收起了志愿者工作证。挂号、就诊、输液,身体好转后,戴上工作证,马稚钦又忙不迭奔回了进站口。
同样“在线”的还有志愿者刘雨曦。作为志愿服务“老面孔”,来到暑运时就曾工作过的蚌埠南站,她多了份“回家”的亲切。楼上楼下乘车答疑、重点旅客全程陪护,奔忙在熟悉的扶老携幼、咨询服务之路上,她进一步找到了志愿服务的信念感:“志愿服务像一个张开双臂的过程,我们先把自己心扉敞开,就能收获信任和爱。”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