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伊始,不少中小学生开启“运动模式”。如浙江省绍兴市二年级学生陈悠悠在上午、下午、晚上都有不同的运动项目。这个寒假,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比拥有完美的成绩单更有意义;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培养运动习惯。(2月6日《光明日报》)
由于多地降雪、降温等原因,不少人不得不“缩”在家里。不过也有一些人,特别是家长和孩子,无惧严寒天气的阻力,坚持各种体育运动。有一句谚语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不少孩子在这个寒假“动”起来,受益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其他方面。
报道显示,多地家长为孩子报名了各种体育培训班,比如,在北京市一家少儿体育培训场馆内,参与锻炼的孩子明显比平日多了许多,来咨询报名的家长也络绎不绝。这些家长和孩子如此热爱运动,不仅因为寒假有富余的时间锻炼,也是因为“小眼镜”“小胖墩”们需要通过运动来“治愈”。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此外,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是“小胖墩”。可见青少年群体的健康问题不小。对此,教育部要求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锻炼一小时,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还延长了锻炼时间。但寒暑假学生锻炼时长很难统一执行,主要靠学生自觉和家长督促。
这个寒假那些积极锻炼的孩子,以及督促孩子锻炼或者陪同锻炼的家长,都值得点赞。因为体育锻炼能让孩子受益良多,除了能缓解视力疲劳、减少肥胖外,还能“强体魄,铸精神”,让孩子变得更自信;不但能塑造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扩大社交范围,与父母拉近亲子关系。
但不是每个孩子和家长都能看到锻炼的好处。笔者注意到,这个寒假有不少孩子痴迷于电子产品,经常刷视频或者玩网游;还有不少孩子出入语数外等校外补习班。前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后者则违反“双减”规定。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在这个寒假都在积极锻炼,“动”起来需要广泛共识。
从家庭角度来说,当孩子在寒假脱离学校监管,家长就要承担起监督孩子体育锻炼的责任,不仅要让孩子保质保量完成寒假体育作业,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增加体育项目、延长锻炼时间。其中,家长陪同孩子一起锻炼是最佳选择,因为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良好示范,这比口头督促孩子锻炼效果好很多。
从学校角度而言,不能只是用统计表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寒假体育作业,还应该要求学生通过手机相关群定期提交参与体育锻炼的照片、短视频以及锻炼心得,并在收假后对学生的锻炼成效进行实际测试,这才是比较负责任的做法。也就是说,学校需要进一步干预寒暑假期间学生体育锻炼。
另外,社会各界也要为孩子的体育锻炼创造有利条件。这个寒假,上海、长沙等多地要求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为孩子体育锻炼提供了场地和设施。可以肯定的是,开放的体育场馆越多,体育锻炼的成本越低,越能鼓励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走进体育场馆去锻炼。对此,其他没有及时开放体育场地的地方需要尽快意识到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并想方设法为学生锻炼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