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为了扩大社交范围,尽快“脱单”,一些单身青年选择进入短视频直播间。在直播间,相亲者的身高、颜值、职业、收入、房子、车子等基本条件摆在明面上,被一轮一轮地打量和筛选。一些幸运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相亲对象,但也有人遇到了“套路”和“陷阱”。(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在短视频、直播深刻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相亲直播间”的火爆,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一方面,囿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不少男女还没有婚恋对象;另一方面,“相亲直播间”低成本、高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单身男女的相亲需求。“相亲直播间”搭建了一个网络互动平台,让素不相识的单身男女建立社会联结。
“相亲直播间”可以迅速实现具有共同诉求的陌生人的相遇,直播平台提供的年龄、家庭、学历、喜好及相貌等信息的匹配服务,省去了年轻人探寻对方基本情况的环节,帮助年轻人提高了择偶效率、扩大了择偶范围,减少了婚恋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相亲者的基本条件建构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在金字塔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单身男女,在“相亲直播间”受欢迎的程度是不同的。“相亲直播间”本质上是“快餐文化”的产物,迎合了部分单身男女的利益诉求。
按照“择偶梯度效应”,女性习惯往上找,男性习惯往下找,导致在金字塔中处于低端位置的男性和处于高端位置的女性通常都会面临着婚恋困境。年轻人进入直播间相亲,颜值、语言表达和物质条件成为三大考量因素;一些单身女性过于“颜控”,一旦不合眼缘就进行筛选和淘汰;有的单身男性一旦“社恐”,就会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婚恋的情感本位有所降低,一些人在利益的加减乘除中迷失了婚恋的价值。精致的利己主义,一举一动都笼罩着利益的影子,情感、婚恋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线下相亲也好,“相亲直播间”也罢,只要“意义之网”没有改变,这些单身男女依然难以寻觅到让自己满意的婚恋对象——根据形形色色的“条件”对婚恋对象进行选择,会导致因对“完美”的极致追求而陷入婚恋困境。
置身在一个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社会中,面对“相亲直播间”里的单身男女,也要多一些风险防范意识。毕竟,网络世界具有匿名属性,前来相亲的人们也可能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伪装者”;如果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很可能人财两空。
“相亲直播间”不能“野蛮生长”。直播平台需要调整匹配算法,不仅为“优秀”的个体服务,也要兼顾更广泛的单身群体。此外,还要提高准入门槛、加强风险防范,对失范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为年轻人建立正向的情感表达和反馈机制,塑造健康的情感交流网络环境,“相亲直播间”作为“网络红娘”大有可为。
文/杨朝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