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传西递 南来北往 这处遗址曾连续使用近4000年
央视新闻 2024-01-29 22:06

近日,磨盘山遗址考古研究成果发布。磨盘山遗址坐落于安徽省南部南漪湖的东岸,处于皖南山地、宁镇山脉、宜溧山地和长江围成的低地的南部边缘。考古人员在遗址核心区共发掘1625平方米,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证实该遗址是一处连续使用近4000年的区域中心性聚落,并发现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土台墓地。发掘共清理墓葬342座,包括马家浜文化晚期墓葬9座,崧泽文化墓葬320座,良渚文化墓葬5座,夏商西周时期墓葬5座,南宋早期墓葬3座;房址77座,大部分为马家浜文化晚期;灰坑163座,大部分为夏商时期;出土可修复遗物4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瓷器、硬陶器、原始瓷器等。

主持发掘工作的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赵东升副教授认为,遗址可与长江水系、环太湖水系连通,正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 、南来北往的重要地理节点上。根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介绍,磨盘山遗址是皖南地区迄今发现先秦时期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谱系明确的代表性遗址,对于探究该地区以及整个长江下游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以及先秦社会的文化交流,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经勘探完成并已初步确认,现存遗址区域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其中西侧区域为东西长290米、南北宽240米的不规则曲尺形,面积约52000平方米,遗存年代以马家浜文化时期至春秋时期为主。

赵东升副教授表示,结合考古工作和专家意见,磨盘山遗址在多个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

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延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通过对该遗址的分期研究,可以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演进提供典型范例。

二、遗址处于黄鳝咀-薛家岗-张四墩文化区、凌家滩文化区、北阴阳营文化区和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区的中间地带,又以马家浜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的遗存最为丰富,因此可成为探讨崧泽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参考。发掘显示,磨盘山遗址广泛存在的文化交流。马家浜文化时期与太湖西部更为接近,都有平底釜和扁足或锥形足折腹鼎、牛鼻耳罐、红衣陶豆等,与溧阳神墩遗址、秦堂山遗址、东滩头遗址等非常相似;崧泽文化时期除与太湖西部接近外,与太湖西南部的关系也很密切,与湖州毘山、安吉芝里等遗址都有太湖东部地区不见的浅盘豆形杯和带把鼎等。另外,崧泽文化时期遗存中也有少量的多孔石刀,可能说明与西部的薛家岗文化存在一定的交流。一些小型的三足器、带把器和分体式玉璜可能也表明与北阴阳营文化有一定的互动关系。

三、新石器时代该遗址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比如大量使用小口壶形器,石制工具和网坠的数量非常大、延续时间也很长。墓葬表现出较为平等的社会状况,随葬品一致性高,玉器普遍但珍贵,表明社会可能较为平等且普遍富足。生计方面可见较广泛的渔猎采集经济,浮选物中可见大量的螺壳、鱼骨和菱角、芡实等水生动植物,仅发现少量的水稻基盘、陆生动物骨骼。以渔业为主的生计方式、模式化的随葬品和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表明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商业交换行为。

四、磨盘山遗址良渚文化中晚期至钱山漾文化时期社会较为衰落,文化遗存表现出较大的独特性,但仍可看出与太湖南部的密切联系。良渚文化末期阶段遗存的发现可以为良渚文明的去向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五、遗址中夏时期与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可见明显的来自东方和中原地区的因素,这与新石器时代的互动关系迥然不同,后者主要围绕环太湖地区交流和演进。说明这个时期受到来自中原和东方文化区的影响,也体现了在中原广域王权国家建立以后,华夏和东夷势力在皖南地区的渗透和角逐。

六、遗址中西周至春秋时期基本上属于吴文化和越文化分布区,结合周边地区几处西周—春秋时期的土墩墓群,磨盘山遗址的生活遗址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处于吴越交界地区的地理位置,也为吴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对比材料。

七、从古代地理环境来看,磨盘山遗址属于山前湖边地区,古人的生存和交流受到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当水资源丰盛时,现今的南漪湖、石臼湖、固城湖等将会连成一片,称为“丹阳大泽”,通过丹阳大泽和众多的水道,磨盘山遗址成了沟通东西的重要中继点,由此起到了重要的东西贯通的作用。而当枯水期,南漪湖又与处于宁镇地区的固城湖和石臼湖“分割”,从而磨盘山遗址更多的与环太湖地区沟通,表现出“环太湖”的文化属性。

文/记者 王宁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考古新突破 浙江衢州发现史前古城遗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4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2
讲座|玉成中国一万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年代从商周延续至明清!浙江宁波发现一处新遗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01
成套农具+大型水利工程 良渚古人这样种粮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6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9 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还有这些新进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8
寻访|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凝眸D3:“青睐”探访良渚古城遗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探源5000多年前的“长三角文化圈”:江苏常州寺墩遗址考古传递文明新信息
新华社 2024-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