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疗专家完成首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 肝移植微创化 切口仅12厘米
南方都市报 2024-01-16 11:36

从传统手术40-50厘米的大切口到仅12厘米的小切口,实现术后3天即可进食,第4天恢复活动。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刘超教授带领该院肝移植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这是全球可考范围内首例运用全腹腔镜进行全肝移植的案例。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体器官,一般成人肝脏重约1.2千克,长径、上下径、前后径均超过15厘米。此前,进行肝移植手术时,切口累计达40-50厘米,堪称外科手术中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全腹腔镜下全肝移植术优势

切口小:传统肝移植手术,切口累计40-50厘米。全腹腔镜下全肝移植术切口仅12厘米。

恢复快:减轻了痛苦、缩短了恢复期、术后切口部位挛缩麻木、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大大减少。

精准高:对医生而言,利用腹腔镜技术扩大了视野、提升了精准度,使肝移植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肝硬化后病情迅速进展 辗转30小时来穗求医

来自沈阳的李先生今年55岁,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移植团队2023年开展的第77例肝移植患者。

3个多月前,李先生因为腹胀在外院就诊,经过检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两个月前,严重硬化的肝脏进一步迁延到了消化道相关血管,出现大量呕血。当时虽经紧急抢救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可持续进展的病情又让他出现了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表现,并同时发现了肝右叶占位病灶。

因为病情严重,李先生不敢乘坐飞机,经过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移植中心就诊。经进一步诊断,医生还发现其罹患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是能助李先生闯过这一难关的唯一希望。在接受了一次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后,李先生暂时出院,一边休养一边等待合适的肝源出现。2023年12月中旬,他等来了合适的供肝。

“定制”手术方案 腹腔镜下移植成功

考虑到李先生身体情况较好、病肝小、有腹水、腹腔空间大、没有上腹部手术史等情况,刘超教授团队决定为李先生“定制”一套全新的手术方案。

经过肝移植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的反复讨论和精心设计,一套“攀登肝移植领域巅峰之作”的手术方案定制出来。

2023年12月14日,在多学科紧密协作下,刘超教授团队成功通过数个腹腔镜小切口,完成了世界首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手术。

术中,病肝的游离和供肝的植入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团队在李先生的上腹部正中取12cm长的切口,并在周围开放4个1cm的小切口,通过上腹部12cm切口取出病肝及放入新肝。

在麻醉科彭俊副教授的紧密配合下,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少。术后第三天,李先生就可以进食,第四天便可以活动;术后11天,李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刘超介绍,肝移植微创化具有多重优势:腹腔镜下放大的视野让手术医生能够更为精准地进行血管吻合等操作,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腔镜手术避免了传统肝移植的巨大腹部切口,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在术后迅速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李先生的术后恢复情况也验证了这一点。“现在的感觉就是一天好过一天。特别感谢器官捐献者和医护团队。”

证实腔镜技术完成 腹部复杂手术全新可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每年开展约1000例肝切除手术及200例胰腺手术,绝大多数在腹腔镜下完成,在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23年5月11日,刘超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华南地区的第一例腹腔镜辅助全肝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两周后出院。迄今为止,该团队已成功完成15例腹腔镜辅助全肝移植手术,为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治疗方案。

刘超教授透露,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不仅需要高超的外科技术,更需要团队的密切协作。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多一般情况好、没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有望通过微创术式进行肝移植手术。

本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取得成功,证实了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最复杂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未来,血管吻合方面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将这一复杂微创手术转变为一种简单可重复、可推广的手术。

“于患者而言,全腹腔镜下全肝移植术减轻了痛苦、缩短了恢复期、术后切口部位挛缩麻木、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大大减少,同时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于医生而言,利用腹腔镜技术扩大了视野、提升了精准度,使肝移植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

随着有关全腹腔镜全肝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大肝移植患者将迎来新的治疗希望。

文/王道斌 沈锐冰 黄睿 刘文琴 林泽锋 林栩琪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