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性能参数和起始资金选择“飞机”,完成“灾区”救援任务;用自己设计参数的“直升机”与“敌方”进行红蓝对抗……12月1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小学飞行器设计仿真邀请赛火热开赛。近80支来自全国的中小学生队伍汇聚在北航体育馆同台竞技,将仿真技术与设计实践教学相融合,在“航空救援赛”和“协同对抗赛”两个项目中完成各种任务挑战。
据介绍,北航在承办的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中小学飞行器设计仿真邀请赛。共有6个省(直辖市)的40多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近80支队伍、200余人参加本次比赛,大中小各学段学生齐聚北航。比赛设置航空救援赛和协同对抗赛两个赛题,基于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开展竞赛,面向教育数字化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青少年的报国情怀、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前沿视野、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同时探索大中小贯通培养的创新模式。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航体育馆看到,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分队而坐,人手一台电脑,专注地完成各种挑战和任务,展现出了团队协作能力、规划能力和对科技的饱满热情。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此次有4支队伍参赛。高二年级的胡晓妍、庄泽昊组队参加航空救援赛并进入了决赛。“我们的任务是根据起始资金,以及‘飞机’的内外载荷、油量、航速、悬挂、载重等参数,挑选出本队的参赛机,再根据给出的10个‘灾区’的救援任务设计救灾路线方案,并在2个半小时的赛程时间里完成各项任务。最终打分既要比拼救援时间、成本,也要看救灾效果。”他俩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校内的“科技创新研究院”是学校的头部社团,航模团 、科普、水下机器人等项目经常在全国获奖,“经常有大学老师来辅导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同学还有机会到大学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
经过多轮激烈的角逐,邀请赛分别产生了航空救援赛和协同对抗赛两个赛题的一二三等奖,共32支队伍获奖。大赛闭幕式上,中国航空学会应急救援分会主任、武直10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AC313直升机总设计师徐朝梁受邀出席,现场为参赛选手们讲解了我国直升机的发展历程。两位总师对同学们在航空航天领域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感到欣慰,表示期望看到更多青少年力量投身到未来中国的航空事业中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