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最触手可及的“链”,莫过于自行车上的链条了。小小一根链条,算是一辆车的运转中枢系统——若牢固稳健润滑,则骑行顺畅;若“掉了链子”,则全车趴窝。
产业链,是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链条式关系。它是经济的链条,也是空间的链条。供应链,则是产业链物流形成的链条。产业链涉及基础与长期,供应链涉及短期与应急,当然,产业链也会遇到短期异动,供应链也需要长期构建维护。它们的安全稳定内在相联。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开幕后第三天,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重申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里一个关键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韧性”一词的解释是: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最近几年受到逆全球化和世纪疫情的冲击比较大,呈现出收缩化、本土化、区域化的特征——链条纷纷变短了,所涉范围变小了,开放态度上变得保守了。“断链”频频发生,有些是受客观冲击,有些则是人为导致。
韧性、安全、稳定,由此变得更重要,也更迫切。“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强调。
这次链博会重点展示的五大链条之一是智能汽车链。中国本身就是汽车制造大国、消费大国。几十年来,全球汽车业搭建起日益庞大复杂的产业链供应链。复杂,既代表着高级,也意味着受冲击而折断的风险在加大。
比如,汽车上的芯片虽然不显眼,但格外重要。现在一辆燃油汽车上大概有300个芯片,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上则会超过2000个。2021年,受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全球汽车供应链出现明显的芯片短缺,“万事俱备,只欠芯片”,那年全球汽车业因此减产了1000多万辆。
这次链博会,美欧企业参展很踊跃,尤其美国企业,占了境外参展商数量的20%。除了从整体上看好中国市场,还有三个关键原因:一是北美产业链历来与亚洲产业链紧密相联;二是中国在很多领域已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三是中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稳定性比较强。
恋爱可以跟着感觉走,“链”爱则特别需要严谨的理性。咱们从三组“四”的视角来看——
从全球视野看,怎么让产业链供应链更有韧性也更有活力?一是持续提供安全稳定的供给,二是促进互联互通,三是反对“脱钩断链”,四是大家一起来优势互补。中国对此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优质稳定的中国制造、中国供给,还在于始终坚定推动大家携手合作——把“链”爱一个一个谈成、做实、守稳。
从中国自身看,怎么让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更强?一是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进一步做实做优做强,这能给韧性形成提供厚实的“底子”。二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韧性就要对抗风险,把更多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太重要了。三是把国内大循环搞得更通畅,通则稳,通则韧。四是为应对可能的“断链”风险作出系统准备,既锻造应急能力,也在不急的时候下更大的功夫。
怎么让产业链供应链更有竞争力?这四个动词很关键:“补、延、升、建”,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这既是中央的部署,也是各领域正在发生的火热实践。
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不是把它们都停下来、默默忍过风浪冲击,而是要推动它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用发展中的积极变化,去增强自我完善、自我修复、抵御风险的能力。
“链”爱经常是很直观的。所以您看,咱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出现,甚至还有“一座楼里的供应链”,把上下游干脆变成楼上楼下的邻居。有些“链”爱也是抽象的。比如串联起很多产业链的,是彼此之间复杂的经济、技术关系。
甭管怎么“链”起来,“链”爱的秘诀与恋爱的秘诀有点相通——让自己强大,多与人沟通,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携手共赢。
文/杨禹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