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泉州非遗之旅|第一代海神,本是四川的一名公务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14:00
Day 5 行程:九日山-江口码头-真武庙-草庵-梧林传统村落-五店市南音会馆; 遗产点&非遗项目:九日山祈风石刻、江口码头、真武庙、南音

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位于泉州西郊外,距离市区大约7公里,保留着我国重要的海外交通史迹——祈风石刻。泉州之行的最后一天,“青睐”团员一早出发,20分钟后便到达这座满目苍翠的国家5A级风景区,九日山文化保护管理中心何春燕主任亲自接待了大家。在山脚下的展厅里,何主任依托史料,先向团员们解析了九日山祈风石刻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见证的来龙去脉。

“祈风就是求风,是官方的祭祀活动。古代的海船都靠季风作为动力,冬天趁着北风出海,夏天趁着南风回来。那风来不来要靠神,神来不来要靠求,所以当时的祈风仪式是非常隆重的,要一年两次进行祈祷。官府之所以重视是因为这关系到税收,而百姓重视是因为出海的都是自己的亲人。”

据何主任介绍,我国东南沿海产生过三代海神,而九日山下这位接受祈风祭祀的通远王就是第一代。他原名叫李元溥,本是四川的一名公务员,为躲避战乱来到福建南安北部的山区隐居。隐居期间他做了很多好事,奉茶、义诊,是一个有大爱的人。过世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就建了一座小小的山神庙供奉他。

“这位山神为什么会来到我们沿海的丰州?那还要说到我们九日山的这座延福寺,它是整个闽南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始建于288年。唐朝大历年间修缮延福寺的时候,传说这位山神帮助运送木头,做了功德,所以就在延福寺旁边修了一个祠供奉他。”

因为这里的人靠海为生,出海之前都会祈求他的保佑,而且非常灵验,慢慢这位海神的名气就大了起来。何主任笑着说,第一代海神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当时用来做桥墩的木头太重难以运输,听说这位海神非常灵,就来九日山下祈祷,最终利用海水的涨潮退潮解决了难题。蔡襄把这件事奏请了皇帝,皇帝就将“通远”“善利”“广福”等一系列封号赐给了这位海神。

作为国家祭典,祈风仪式由当时泉州的太守率领众僚属以及番商(外国商人)参加,设祭坛,陈列羊、猪、酒等祭品,然后更衣上香,奏迎神曲,并宣读《祈风文》。典礼完成后,参与者要在供奉海神的延福寺饮宴,并登游九日山,最后将祈风仪式的经过镌刻于山中的巨石崖壁上,这就是祈风石刻。

因为年代久远,祈风仪式的详细过程并不见诸文字记载,而最重要的《祈风文》,若不是南宋太守真德秀退休后收录在自己的著作里,也终将灰飞烟灭。

从展厅出来,何主任带领会员们简单参观了延福寺,一睹第一代海神白须翁通远王的面容,之后便直奔西峰石崖。九日山有东西北三峰,祈风石刻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峰,均为花岗岩质地,非常坚硬。何主任介绍大家看的第一方石刻是九日山最年轻的一方——联合国石刻。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来九日山考察纪事石刻,本来他们计划停留半天到一天,最终停留了三天。他们很惊讶,整个石刻群坐落在乡野之中,既有保护,又融入当地乡民的生活,这是他们认为比较理想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就留下了这一方象征友谊和对话的石刻,也可以说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进行了一个官方认证。”

30年后的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九日山祈风石刻”便是其中之一。

九日山共有78方自北宋至清代的石刻,其中13方关于宋代海交及祈风,而明确记述祈风经过的有10方:最早的刻于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最晚的刻于1266年南宋咸淳二年。何主任形容这些石刻是对求风的一个忠实记录,时间、地点、参与官员姓名一清二楚,就好像当时的新闻简讯。

大家跟随何主任来到西峰石刻群的最北端,在一方石刻前她驻足介绍,“这方石刻比较特别,里面有风又有雨。1258年的4月,海船乘着温暖的南风回来了。这里写道,来自莆田的方澄孙接圣旨代理泉州太守兼海关关长在四月十八日这天于延福寺举行祈风仪式。又提及当时干旱特别厉害,祈风的同时又求雨,结果供奉的瓜果鲜花刚刚摆放,蒙蒙细雨就下起来了,所以就把这件事镌刻在石头上记载下来。”

接下来她又着重介绍了另两方石刻,其中一方记录的是:1183年的11月24日,船要出海了,泉州太守司马伋和南外中正司的首领、海关关长、武装部部长一起遵照以往惯例在广福王前祈风,仪式结束后四处走走看看,在怀古堂稍事休息,等待退潮时候乘小船返回泉州。这位司马伋不是别人,正是朝廷下诏指派给司马光的曾孙,两人并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这在南宋之前是绝无仅有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因素。

在这方石刻的旁边,记录的是时隔60年之后的1243年夏天,船要回来了,太守颜颐仲率领幕属举行了祈风仪式,仪式结束后把贡品当场吃掉,叫作饮福,既是对神灵的尊重,也不浪费食物。何主任补充道:“‘饮福’的究竟是谁呢?是泉州的高级官员请番商吃饭,这也是我们重视商业、礼遇番商的一个做法。”

经历了鼎盛的南宋时期,到了元代,九日山的石刻便不再出现关于祈风的记录了,官方的祭典从此转入民间。何主任解释,一方面是政权交替的原因;另一方面此地的泥沙淤积得非常厉害,河道也越来越窄,于是当时船只停泊的地方和贸易中心就转移到了顺济桥一带。而出海人祈求信风的第一代海神通远王,其地位也逐渐被后来的真武大帝和妈祖取代。

有团员询问现在的九日山还会举办祈风仪式吗?何主任告诉大家,当地的祈风文化研究会每年都组织当地民众举行仿宋祈风仪式,也有一些社会团体进行相关演出,但都属于表演性质了。祈风石刻里多次出现的“修故事”早已不可考,但作为世界仅存的为往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舶祈求顺风的实物记载,不容置疑地承载了这段曾延续近百年的文化盛典。

千年码头,几朝沉浮

离开九日山,“青睐”团员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接下来的两个遗产点——江口码头遗址和真武庙,它们同属于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大巴车停靠在城东南丰泽区的丰海路路边,一条宽阔的河道展现在眼前,但由于正处在退潮期,水量并不大。团员们跟随丰泽区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苏素云,来到岸边竖有“江口码头”和“文兴码头”的文保石碑前。

2bt10_b.jpg

江口码头遗址

“眼前的这条河,就是我们泉州城的母亲河晋江。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是晋江的一个出海口。江口码头其实是一组系列码头的统称,历史上沿晋江江岸有七座这种码头。现在能够保存下来、看得到的只剩两座,一座就是我们脚下的文兴码头,还有一座距离这里1.5公里,叫美山码头。”

苏主任进一步介绍,这里在宋代是城郊重要的内港法石港,2003年修建丰海路时,对法石港内的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进行了保护性的考古挖掘。考古人员在码头的基底座发现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层位叠加,证明了两座码头从宋代开始到20世纪初,一直延续着它们的使用功能。

她指着一段伸向河滩、由长石条铺成的斜坡状台阶说:“这就是当时码头的一个残段,整个码头实际上一直要延伸到北边真武庙那里。它的坡度和基底座相对比较平缓,适合体量比较小的船舶停靠。而美山码头是两层,基底座明显高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平台,方便货物搬运,适合吨位比较大的船只。”

现存的文兴码头南北长30米左右,宽约3.5米,有人询问为什么这么窄?苏主任解释:以前的船只不是侧边停靠,而是船头停靠,因为货物多的时候侧边停靠容易造成侧翻。船头停靠好以后,再搭上架子,货物跟人员就可以通过架子进入岸上。

这一片江海交汇之地,自古至今没有任何耕地,当地老百姓以海边的作业和生产为生。而江口码头之所以属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载体,还是源于其强大的内港转运功能,溯晋江而上的中外船舶在这里装卸吞吐、通商贸易,它与作为外港的石狮,共同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的海上贸易运输转运系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颜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青睐·巴蜀石窟寻访”之旅|一次穿越千年的石窟探秘 一场回望时空的古今对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诗词温柔了岁月,南音浸润了时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又叫众神办事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听一场高甲戏,留人留形留乡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多元文化的互相兼容,体现了泉州的包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盘一个簪花围,去吹一吹蟳埔的海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泉州古城city walk,见人见物见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