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2024年中考开始适用。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公布的评分标准里对原有的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等多个项目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实现“达到良好即满分”。
按“达到良好即满分”调整原有项目标准
据了解,2021年12月,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除增加过程性考核外,对现场考试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进一步扩大了项目数,采取分类限选的方式,共划分四类、设置了22项考试内容,其中第一类(素质项目1)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必选,其余三类为可选,由同学们在每类中自主选择1项,即每名同学在现场考试中共参加4项考试内容。
据介绍,对照原来体育中考现场考试项目,在此次评分标准的制定上,一方面科学调整了原有项目标准,包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5个项目,其中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4个项目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测试项目。在全面分析2017年以来体育中考、抽测、统测数据基础上,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科学制定新增项目标准,新增的17个项目,也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参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他省市中考体育相关标准、实证数据分析和专家论证意见制定。新增项目难度不高于原有项目。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评分标准的制定坚持和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的初衷相一致,那就是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载体,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考虑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弱化压力,减小分数差异,强化过程,鼓励重在参与。
参与评分标准论证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张爽说:“体育进中考的目的不是要通过考试赋分给孩子划分三六九等,而是在以分数作为高利害考试录取依据的情况下,通过给体育‘一席之地’让家长意识到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优化组考 游泳项目单独安排一个独立单元进行考试
北京教育考试院介绍,充分考虑到考试项目多、考生选择组合多,各项目组考对场地要求不同等特点,考务安排将更加突出科学性、规范性,将根据考生选考组合和各项目特点进行考场编排,一般来说游泳项目会单独安排在一个独立单元(每半天为一个单元)进行考试,其他所有考试项目在两个相近单元内完成。
在考试组织上,将更加突出严谨性、细致性,各区将准备专门的考试场所(考点)进行考试,按照“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项目、统一考试规则、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场地器材设置及仪器设备标准”的原则组织实施。考生在考试前可通过初中学校及时了解自己所选择项目的考试安排,以便做好准备。在考试实施上,将更加突出高效性、有序性,各考点设有考生集结区、备考区、考试区和救护区等有关区域,合理安排各项目考试场地和器材设备,科学规划考试路径。在考试过程中,将根据项目和分组情况,由专人进行组织和引导考生,保证考生按最优化进程完成考试。
对于广大家长和考生关注的考试信息推送问题,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每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可根据体育考试实施方案要求,自主选择考试项目(选项初步计划安排在本学期末进行),各区完成考务准备后(一般在3月份),会通过初中学校将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项目安排等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一名考生,以便考生做好考试准备。具体安排和有关要求也都会通过学校提前告知考生和家长。
本学期末报名选考项目
按照计划,本市中考体育现场考试将于明年4至5月统一进行,由各区负责组织实施。本学期结束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现场考试的项目。各区将综合考量考生人数、考生选考情况、考试项目特点等多方因素,对全区考生进行分组编排,分配考场,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北京教育考试院介绍,充分考虑到考试项目多、考生选择组合多,各项目组考对场地要求不同等特点,考务安排将更加突出科学性、规范性,将根据考生选考组合和各项目特点进行考场编排,一般来说游泳项目会单独安排在一个独立单元,即每半天为一个单元进行考试,其他所有考试项目在两个相近单元内完成。
考试组织将更加突出严谨性、细致性,各区将准备专门的考试场所(考点)进行考试,按照“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项目、统一考试规则、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场地器材设置及仪器设备标准”的原则组织实施。各考点均设有考生集结区、备考区、考试区和救护区等,合理安排各项目考试场地和器材设备,科学规划考试路径。考试过程中,将根据项目和分组情况,由专人进行组织和引导考生,保证考生按最优化进程完成考试。预计明年3月,各区完成考务准备后,会通过初中学校将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项目安排等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一名考生,以便考生做好考试准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