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盛大开幕,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海洋科技画卷。从深海勘探、智慧海洋,到水下通信、数字孪生,再到海上风电波浪能发电,科技的力量在海洋领域大放异彩。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海洋经济展览盛会。此次展览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规模超往届,为海洋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了规模更大、专业性更强、国际味更浓的合作交流平台。
海洋科技新品迭出 彰显国家实力
本届中国海博会双展区展览总面积11.25万平方米,刷新历届中国海博会纪录,吸引了16个国家和地区658家涉海企业、机构和组织线下参展,数量同比增长超60%,其中境外展商超过100家,包含了众多世界500强和涉海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走进中国船舶集团展区,我国首制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等船模吸引无数镁光灯。这些“国之重器”,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也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的攀登之路。
在中国海油展区,深蓝的“海水”映照着明黄色的钢架结构。“深海舰队”再次集结:“深海一号”能源站、“海基一号”深水导管架、“璇玑”系统、“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经理梁卫介绍:“我们今年展示的4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代表了我国海洋石油科技领域的世界先进技术和重大突破。”
在招商局展区,全球首艘双翼动力风帆超大型油轮“新伊敦”轮的模型最亮眼。风帆船纵横大海的时代,早已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而离我们远去,但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成为时代的要求,新一代的风帆船出现了。“新伊敦”轮上安装了两对新一代大型硬质翼型风帆,风帆升起高度接近40米,风帆装置设计可实现年平均节油率9.8%,堪称VLCC新型节能环保船的杰出代表。
在中集集团展区,本周刚刚正式揭牌的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也在现场作了展示。据介绍,该基地集合了首批25家企业的46个组串光伏产品,并于今年8月8日实现并网发电。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占地较广的光伏项目开始将应用场景逐步拓宽到了广袤的海洋。在国内外尚无成熟海上光伏开发模式和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该基地的运营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
在海洋科技创新中,“国家队”是“主力军”,院校机构、中小企业也纷纷借力中国海博会的平台。
“我们今年带来的智慧海洋小型USBL定位新系统,具有水声通信和水下组网全球领先技术。同时将‘首发’一款水质营养盐/多参数分析仪新产品,针对性回应公众对海洋环境监测的关注。”深圳智慧海洋CEO陈学思说。
“我们带来的是为机器人量身定制的更智慧的‘脑’,具有百万神经元的毫秒级高效运算功能,更灵巧的五指形‘手’,可完成全部人类操作动作的灵巧,并适配多种传感器和类脑控制模式,在深海作业中可感知、决策、运动、规划与控制。”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团企业深圳忆海原识CEO任化龙说。
三次参展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海启星公司,今年带来了“智能数字孪生海岸带”新技术,期望在愈加受到重视的生态保护修复、涉海智慧管理等方面,与全球伙伴携手打造“美丽蓝海”。
“蓝色智库” 重磅嘉宾论道科技热点
“伴随‘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海博会的积极作用将愈加凸显。”中国南山集团涉海产业负责人赵建东认为,“这包括了‘风向标’作用,集中展示海洋领域最新成果、前沿科技等,促进海洋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创新与合作;‘蓝色智库’作用,邀请全球重磅嘉宾论道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热点,搭建多元交流合作平台等。”
本届中国海博会上,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福建、海南、广西等省(市、区)及深圳、青岛、三亚等重点涉海城市,都纷纷开展涉海政策措施宣介,带动海洋产业空间招商,努力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科技创新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也是中国海博会吸引力越来越强的重要原因。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团为例,校友企业踊跃参展,今年达到20多家。我们期待与中国海博会共成长,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海’为家,实干兴邦。”深圳市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友会会长王健道表示。
文/王纳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