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很多交通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身穿“志愿服务”马甲的年轻人。每逢早晚高峰,在他们的引领下,各个路口的交通出行井然有序。如今,北京这座有着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突破45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之城”。在日复一日维护交通秩序的过程中,文明交通志愿者们收获了无数来自司机和路人的互动点赞,他们成为破解文明出行和交通发展难点问题的润滑剂,也成为文明交通的践行者。
海淀区学院路与志新路交叉路口,志愿者们正参与路口值守活动
在北京,来自天南海北的志愿者在街头维护交通秩序的同时,还为市民提供志愿服务宣传,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城市交通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来自团市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10月26日,“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发布“礼让行人”相关志愿服务项目1235个,参与志愿者5.3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39.3万小时。其中,仅社区青年汇在全市已开展693场“礼让行人”志愿服务活动。
在“礼让往来”的文明互动中,每位交通文明的参与者都感受到了温馨。志愿者们在交通路口付出热情和实践,给主动礼让行人的司机用心点赞和敬礼,而他们自己也收获了大量的互动点赞,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的一位年轻志愿者告诉记者,路口志愿服务的成就感在于:对能主动礼让的司机伸出大拇指,柔性劝阻不走斑马线的路人,会收获司机和行人的认可。“我也会被路人和司机点赞,这样的互动从心底里都愉快。”
“文明出行志愿服务给了市民一个机会,让大家有机会走到路口,面对更多出行者,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引导交通秩序,感受文明出行的温馨。”在北京雷霆志愿服务队的赵伟看来,每个交通参与者都应该尝试去做一次交通志愿者,站在路口红绿灯下,用另一个视角去看待路口的交通体系运转,“就好像是照镜子,可以看看在城市交通环境下,自己在交通出行中的行为是否文明、妥当。”
亮点
小手拉大手 礼让斑马线
每个周末,在海淀区学院路和志新路的十字路口,总能看到一群身穿橘红马甲、手持小红旗的志愿者,他们都是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的成员。之所以取名为“志愿家庭服务队”,是因为他们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志愿服务,孩子以小学生到高中生居多,最小的志愿者只有3岁。
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从2019年开始在交通文明中开展“小手拉大手 爱心斑马线”常态化项目。目前有1000多名志愿者,这个团队在路口的志愿服务时长达25883小时,服务周边出行的群体超过上万人。在4年多的时间里,每逢周末、节假日,志愿者都坚守在路口,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骑电瓶车不戴头盔、机动车不礼让行人和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当遇到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他们会高举点赞牌说:“谢谢您遵守交通规则,我为您点赞!”
“团队微信群里,路口志愿服务招募信息一发布,1小时内就会报满,大家报名非常踊跃,有的志愿家庭累计参加了近30次活动。”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队长张娜说,服务队成立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交通文明中,“上车是司机,下车是志愿者也是行人。只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才能对交通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自觉践行。”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文明出行的印象,每场活动张娜都会为他们录制视频,并让大家分享路口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京城路口传递文明出行新风尚,同时也在服务中见证了交通安全文明的发展。
语言手势齐上场 倡导礼让文明风
金敬聪和她的公益团队“益动联盟”的志愿者们一起,在通州区东夏园和胡各庄两个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已有3年时间了。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火热开展,通州区出现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对城市交通状况不够适应,经常会在路口闯红灯和横穿马路,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并非故意违反交通规则,而是不适应路口相对复杂的信号灯指示。“路口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3种车道的红绿灯。很多务工人员以为机动车道的绿灯亮起,同方向的行人也就可以通过,忽略了人行道的红灯。”金敬聪说,为此志愿者们没少费口舌,利用等红灯的时间给务工人员讲解路口通行规则。面对听不懂普通话的务工人员,志愿者就语言加手势耐心讲解,直到把通行规则解释清楚为止。
周边一个个新的建设项目不断开启,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普及交通规则。在他们的努力引导下,一批批进城务工人员提高了文明出行意识,学会了看信号灯过马路。“这些进城务工人员是副中心的建设者,保证他们的交通安全,让大家有了文明礼让的意识,是我们的责任和骄傲。”一位志愿者说。
随着副中心建设逐步完善,现在东夏园和胡各庄这两个路口的行人状况更加复杂了。“除了建筑工地的务工人员外,还有附近学校的学生和家长等,有时遇到路口交通管控,一个红绿灯三四百人一起过马路的场景经常出现。”金敬聪说,在这里做文明出行志愿服务可能比在别的地方都要累,“但越累越说明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成就感越高。”
“志愿蓝”温情守护 “路人们”暖心互敬
每个月的11日和22日,车水马龙的昌平区金平路口会有10名“蓝马甲”在路口参与志愿服务,他们都是“昌平快乐自由行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其中近半数年逾花甲。
“小伙子,有什么着急的事儿不差这一分钟时间。”眼见红灯了,一名20岁出头的男青年想冒险冲过路口,赵忠强赶忙举起红色引导旗劝住了他。赵忠强是“昌平快乐自由行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也是北京市第二批五星级志愿者和首都精神文明贡献奖的获得者。
赵忠强在昌平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注册了“昌平快乐自由行志愿服务队伍”,2019年,他带头参与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立志让更多志愿者了解交通文明,参与志愿服务。此后,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志愿者团队每月准时出现在金平路口、琥珀天地路口、太平家园路口、龙泽站外路口等昌平区6个繁华路口,统一身着“志愿蓝”马甲,手持文明引导旗,提醒车辆按信号灯行驶,引导行人走斑马线。
这个志愿者团队比年轻人更有亲和力,也付出了更多的耐心。在路口,志愿者们也收获了来自司机、路人的“暖心互敬”。今年是昌平快乐自由行志愿者服务队成立的第7年,服务队已有志愿者2200余人。这支队伍用执着的信念守护着昌平区的“大街小巷”,积极倡导交通文明建设,用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保护和温暖着出行的司机、路人。
守护路口十余年 无私奉献获点赞
2014年,北京雷霆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赵伟发起了“停下来等等绿色”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是最早由志愿者发起的交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赵伟是志愿服务队的“元老”,发起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缘于她目睹的一次机动车路口撞伤行人的交通事故,这让她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对行人的重要性。
2013年,赵伟带领志愿服务团队在北京多个区的路口做调研,发现很多交通路口需要有人值守疏导交通、倡导文明出行。于是,赵伟带着志愿者在海淀黄庄路口上岗了。黄庄路口周围交通状况复杂,这里有连接三环和四环的一条主要道路,也是地铁4号线和10号线的换乘站,周围有商场、超市、剧院,还有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以及海淀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等。在这个路口,志愿者们一干就是十余年。
平日里,他们身穿蓝色的志愿者马甲,戴着蓝色帽子,一手拿着小红旗,一手拿着写有“赞”字的点赞牌,引导机动车礼让行人,劝阻行人闯红灯。遇到过马路有困难的儿童、老人或残疾人,志愿者们还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把路口附近的共享单车码放整齐。
赵伟回忆,起初在路口劝阻行人不要闯红灯时,还有人误会志愿者是“拿钱办事”。直到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才明显增强。而2022年的冬奥会成功举办,让市民对于城市文明志愿者的认可度有了很大提升,不少市民在路口会向志愿者竖起大拇指。
赵伟在海淀黄庄路口旁设立了一个科普宣教岗,宣传交通出行知识和文明礼仪,告诉路人,文明礼让不仅是交通安全和城市文明的标志,而且还能减少碳排放,是一项环保工作。一些路人通过科普宣教岗了解志愿者的服务内容,随后加入志愿者队伍。现在的雷霆志愿服务队成员发展到3900多人,以年轻人为主体,也有老年人和小孩子。老人在志愿者的微信群里给大家当助手记录信息,小朋友则会在科普宣教岗跟着志愿者帮忙讲解志愿活动内容。
赵伟希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引导大家文明出行,也希望当他们换下志愿者服装,成为一名普通的行人或者司机,更能自觉养成礼让守序、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北青快评
志愿之城,你我同行:当好秩序引领排头兵
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礼让行人,是交通文明最直观的体现。自2021年8月首都文明办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行动以来,市区两级联动推进,“公务员”“公务车”示范引领,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广泛参与,改造优化交通路口设施,严格执法管理引导,广大志愿者积极认领值守路口,经过持续发力,北京各类交通参与者礼让守序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全市路口未礼让行人事故数量大幅下降,路口交通违法现象大幅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更是继“排队乘车”后,成为北京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斑马线,不仅仅是一条条简单的线条。斑马线前,人车能否通行有序,各行其道,承载着法律的规范。车轮滚滚向前,礼让斑马线,也是城市文明的呈现。文明并非单向,生活中行人与司机的身份也并非固定,无论是谁,都会走上斑马线。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方便他人,也是方便自己,唯有各方有礼,通行才能更加从容,出行文明才能得以传递和提升。北京的斑马线前,机动车主动停车,先让行人通过的情景日益成为生活的日常,许多路口早晚高峰除了“柠檬黄”做引导,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志愿蓝”的身影,“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行动的成效令人欣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文明出行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城市治理也自然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持和参与。志愿者们用辛苦付出换来了北京“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的新风尚,换来了超大城市交通安全、秩序、温暖、和谐的新气象。向来具备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优秀品质的首都市民成为引领文明交通秩序的排头兵。广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公交、出租车驾驶员,快递、外卖小哥,作为“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的重要群体,更是向前一步、率先践行,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交通参与者自觉礼让、安全出行,不断浓厚着文明礼让的社会氛围。
一条小小的斑马线,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而路口文明的提升,离不开每一名交通参与者,更需要久久为功。“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行动已经列入北京冬奥文化遗产重要内容。北京还将保持常态长效管控力度不减,强执法、抓规范、促养成,并不断夯实提升路口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持续加强社会宣传,努力使“礼让行人”成为文明出行新时尚。
《北京青年报》2023年11月17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 栗玉晨 李涛 张佳倩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