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纪委监委到龙海乡大新村村委会,为受到失实举报的护林员黄某某当面澄清正名 王勇 摄
“感谢组织为我们澄清正名,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近日,云南省曲靖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同步为5个党组织、23名党员干部集中公开澄清正名,在会泽分会场得到澄清正名的五星乡红石岩村党总支书记肖良成激动地说。
此前,红石岩村道路常年失修、坑洼不平,群众出行不便。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在五星乡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积极争取下,会泽县农业农村局配套财政资金200万元用于村内道路硬化。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后,该项目于2021年5月启动实施,当年年底完工并通过验收。
路修好了,乡纪委却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村委会贪污了上级拨付的资金却没有为村里修路的问题。经过核实,由于资金有限,乡、村两级曾组织专家对红石岩村下辖的10个村民小组村内道路进行勘察、评估,最终确定路况较差的4个村民小组进行道路硬化,部分村民将此次道路硬化误认为是整村道路硬化,于是就有了上述举报。纪检监察机关查清相关问题后,为受到失实举报的村“两委”干部进行公开澄清正名。
“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的失实检举控告较多,有干部反映,看着身边的同事被失实举报,会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曲靖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该市坚持实事求是,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曲靖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把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作为激励担当作为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开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暨诬告陷害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市县联动、分别实施、同步开展的思路,定期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清仓起底”,灵活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进行澄清,每月开展1次市县联动澄清正名,为受到失实举报的党员干部和党组织消除不良影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截至目前,全市共为25个党组织、252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坚持审慎稳妥是开展澄清正名工作的重要原则。据介绍,曲靖市纪委监委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工作办法,明确经核查认定检举控告失实且具有被检举控告人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以及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或者失实检举控告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形之一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或承办部门提出书面意见,启动澄清正名程序。同时,实行澄清正名“二次核查”制,针对核查后被认定为失实且拟开展澄清正名的问题,通过交叉复核、异地复核等方式进行复盘,确保澄清事项精准精确。实行澄清正名“三只三不”原则,即只澄清失实具体问题,不对澄清对象作全面评价;只阐述核查结果,不陈述核实细节;只在批准范围内澄清,不随意扩大澄清范围。
为遏制恶意举报歪风,曲靖市纪委监委建立“一信双查”机制,在核实检举控告问题线索时,同步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对于手段恶劣并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干扰换届选举或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从重处理,调查处理结果在诬告陷害人和被诬告陷害人所在党组织进行“双通报”,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同时,建立诬告陷害联合查办机制,加强与公安、司法、审计、信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线索互移、联合惩戒,持续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
今年6月,沾益区炎方乡法洒村村民孙某某因诬告陷害受到拘留8日的行政处罚。此前,孙某某举报该乡党委书记庄某某贪污饮水安全工程款等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反映问题失实,区纪委监委向孙某某反馈了核查结果。此后,孙某某又先后上百次对庄某某进行重复举报,还制作恶意抹黑庄某某的虚假视频在网上传播,给庄某某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经过核实,乡纪委将孙某某涉嫌诬告陷害及诽谤他人的问题移交炎方乡派出所依法侦办。
为做好澄清正名“后半篇文章”,曲靖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澄清正名工作始终,按照“谁办理、谁澄清、谁反馈、谁回访”要求,对受到失实举报的党员干部进行暖心回访,动态了解澄清对象的工作表现、思想认识等情况,对澄清对象的精神面貌、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作出公正评价,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通报,在干部考核考察、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工作中维护党员干部权益,释放澄清正名正向激励效应。
此外,曲靖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制作发布普纪短视频,进行信访举报相关党纪法规常识解读,打造信访举报政策宣讲“指尖课堂”。市、县、乡联动“摆摊设点”,将信访举报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依规依纪依法、客观真实有序反映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澄清正名工作,增强了党组织政策落实的行动力,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日前,马龙区月望乡西海子村村委会负责人对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此前,月望乡纪委对不实举报西海子村村委会侵占群众土地流转费等问题进行了澄清正名,并进行多次回访。误会解开,该村“两委”干部干劲更足了,通过土地集中管理,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蔬菜和花卉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就业400余人,村集体收入2022年增加14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