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镇位于大兴区南部,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张杨正是土生土长的“礼贤人”,她从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今成长为守护古镇13载的“绿色卫士”。她说,多年前礼贤镇的垃圾桶只有一种,所有垃圾都往一处倒,现在不仅街边有分类垃圾桶,路上还有垃圾分类回收车,她亲眼见证了礼贤镇绿色建设的发展。
严格执法 如电影情节般斗智斗勇
张杨在礼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已有13年,她的工作内容和绿色环保息息相关:定期巡查镇内的商户、社区和在施工地,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打击整治非法倾倒垃圾乱象。
一次,张杨和同事们接到举报,发现村内垃圾箱出现了大量厨余垃圾,疑似是周围餐馆违法倾倒。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餐厅需委托有资质的清运单位将厨余垃圾集中处理,但个别餐馆为了省钱,会在深夜偷偷前往村口的垃圾箱处投放垃圾。
为查明真相,张杨和同事连续四五天在垃圾箱附近蹲守到深夜,却一无所获。经过讨论,大家改变了蹲守地点,此后几日,张杨和同事在垃圾运输车里蹲守,经过连续几天的加班,最终成功追查到违法者。
随后,执法队还联系区域内各家餐厅,介绍厨余垃圾的收纳和处理的规定,并在村口垃圾箱附近加装摄像头,增强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多措并举,礼贤镇厨余垃圾违法倾倒的现象逐渐减少。
建筑垃圾的处理也是张扬工作中的重点。建筑垃圾同样有相应的法定处理程序,工地会设有密闭的建筑垃圾堆放站。张杨定期和同事前往工地现场,检查工地对于建筑垃圾的储存、覆盖和运输处理。出现垃圾堆放过量、生活垃圾掺杂、防尘网覆盖不全面的问题,会当即要求立刻整改,并予以相应的处罚。
广泛普法 因材施教方能深入人心
自2020年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起,礼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也加强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环保工作的成效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绿色理念的宣传可以直达人心” 张杨坚持“执法+普法”双管齐下,丰富宣传形式,制作绿色环保微课程、发放宣传手册和印有宣传内容的帆布袋。
她还将垃圾分类知识带入校园、社区和工地等地,针对不同人群制作内容不同的课程。面对学生,她增强课程趣味性,加入结合热点话题和有趣的环保类短视频;面对工人们,她会突出课程针对性,重点讲解建筑垃圾存放和运输知识。
回到家中,张杨为了帮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理念,和孩子一起用废弃物品制作手工,空奶盒做小车、纸板做风车、塑料瓶盖做摆件,让孩子颇有作为“发明家”的成就感。张杨还会陪伴孩子积攒家中废品,约定将卖废品的钱交予孩子支配。之后每次出门,孩子都会紧盯矿泉水瓶不放,将空瓶子一个不落地带回家中。“孩子在这些行动中能感受到快乐,环保的思维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张杨说。
光阴十三载,张杨“执法+普法”双管齐下,为礼贤镇“增绿添彩”,如今秀丽的美景、肥沃的田地、洁净的街道,无一不是古镇对于张杨的“回礼”。古有燕昭王在此设“招贤台”礼待下士,礼贤镇因此得名。而今,礼贤镇的“礼”也增添了一分新意。
文/满紫怡
供图/张杨
推荐单位/大兴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