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死亡、2人受伤……多年前的一个晚上,陕西西安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水泥罐车与一辆面包车迎头相撞导致严重后果。现场一片狼藉,面包车头部被撞得变形,车里的人倒在血泊之中。
事故发生后,定责成了交警部门的首要任务。有人会说,调出现场监控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监控是有,但看到画面后连我们这些专业人士也皱起了眉头。”接手此案鉴定的正是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的工程师卢启萌。她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这起案件时说,警方委托事项非常明确:一是要确定相撞时两车远、近光灯情况,二是确定面包车的变向情况。
这是一段13分20秒的现场监控,但并不是高清探头拍下的,而是旁边一个厂区的内部探头,正好拍到了部分事故现场。
从影像画面看,探头并没有直接拍到两辆车相撞,两车相撞的位置被一丛树枝挡住,属于盲区范围,监控上只能看到面包车从右侧驶来、发生碰撞后被弹回的画面,还有水泥罐车碰撞后向右滑行发生歪斜的场景。
众所周知,一般民用探头清晰度不会太高,事故现场这个监控录像效果很差,黑白画面且不说,一有车灯闪烁还会出现画面过曝或过暗的情况,肉眼根本无法分辨。
图像清晰化处理技术是司鉴院的强项,卢启萌团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一技术对原本模糊不清的影像进行清晰化处理,但处理之后过度曝光依然存在,无法直接分辨两车的远光、近光情况。
“我们需要通过现场模拟、比对的方法来分辨。”卢启萌说,当地交警找到事故车及与事故车型号、状态相同的车辆,在事故发生地进行实验,旨在同一个地方相似的光线环境下,用同一个探头分别拍下车辆远、近光灯状态下的监控画面,并用模拟画面与事故现场画面进行比对,以此辨别哪种状态与事发监控视频中的状态最为接近。
卢启萌团队得出结论,碰撞前面包车开的是近光灯,水泥罐车开的是远光灯,以此确定水泥罐车司机存在违法使用远光灯的情况。
如何鉴定面包车变向又是一个难题。根据监控画面,面包车看似发生了向左转向的状态,但这样的判断显然是不严谨的。
“我们需要把监控视频拆分成一帧帧图片,分别进行清晰化处理,再仔细观察面包车尾灯的轨迹,最后与非过曝画面进行叠加,仅是这个步骤我们就进行了两周时间。”卢启萌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图片,上面是面包车的尾灯轨迹,有她手绘的方向标识,而这是从二十余帧画面上截取下来的。
面包车的转向鉴定是此案的定责关键。卢启萌告诉记者:“虽然监控画面非常模糊,但还是需要一帧一帧地加以辨识,辨析灯光的闪烁是来自车轨迹的变化还是其他原因,再明确车灯的具体转向轨迹。”
再结合面包车在道路上留下的痕迹、车的损坏情况,最终确定面包车发生了左转而撞上了原本在道路对面相向而行的水泥罐车。
卢启萌指着清晰化处理后的图片告诉记者,面包车向左转向前的一小截道路上有明显的坑口,转向是为了躲避道路上的坑口。
“我们这边的图像清晰化处理技术是非常成熟的,每年都要经手大量交通事故案件,同事们经验都很丰富,否则面对这种质量的影像检材,很难找到入手点。”卢启萌说。
根据司鉴院出具的鉴定意见,当地警方很快公布了调查结果:面包车行经事故地点坑槽障碍处前,驶入对向车道,遇到对向行驶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时处置不当,导致面包车正面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左前部相撞。
由此,西安特大交通肇事案顺利告破。
在采访结束前记者问:“现在的监控探头越来越清晰,这是否意味着今后你们的业务将越来越少?”
卢启萌说:“细节探索永无止境,我们正是那些探索者。”
文/余东明 张若琂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