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下午,一辆大巴车从首都剧场院内开出,十一假期刚过,《雷雨》剧组便马不停蹄踏上征程。10月9日、10日,这出新解读经典大戏将登台天津大剧院,参演2023海河戏剧节,这也是北京人艺疫情三年多以来第一次走出京城。
据悉,2023海河戏剧节于9月至12月在天津举办,天津作为曹禺先生的故乡,此次戏剧节特别设立曹禺戏剧荣誉演出单元,北京人艺和天津人艺将分别上演《雷雨》《日出》和《原野》三出曹禺经典。而北京人艺为观众带去的则是2021年上演的全新版本《雷雨》,为此,剧院派出由演员、舞美及团部成员组成的40余人的演出团,以确保演出成功。其中,老中青结合的演员阵容中包括了濮存昕、史兰芽、白荟、李洪涛、王俊淇、陈红旭、徐督、解天等人,在表演上,对于角色的塑造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传承与创新兼顾。在舞美上,不仅会通过浪漫写意的舞美设计呈现出周公馆的家庭场景,更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让现实人物与回忆中的人物穿插出现,为津门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
20年前的青涩浅薄到今天的新发现
“无论何种呈现方式,都离不开对客观世界和对主观世界真实的认知,这种文化创作态度是一致的”,出发前,导演濮存昕这样解读“新解读”中的“新”字,“但是我们会用舞台假定性以及文学想象力,来进行新的解读和发现。这次创作,我们确实做了一点点探索,所以开始排练前我们的初衷是向曹禺先生汇报,因此我在说明书中有一段话是我们这些小字辈在阅读他的作品、解读他的作品时,非常谦谦逊地希望能够征得他的同意,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一些自己的发现。但无论怎样的解读,我们的本意是忠诚于曹禺先生。所谓的新版,实际上是在原著中发现了线索,发现了一些被删去的台词,而不是我们斗胆去解构或者篡改。”
回首20年前自己演周萍的经历,濮存昕称就是描红模子。“我个人那时的艺术经验与创作经验,修炼是不够的,所以只是照猫画虎,只能称作一种完成式。但其实那时我有疑问,也有不解。疫情让我们可以踏下心来去读剧本,于是这个愿望又出现了,想去重排。当年我没有演好,曹禺先生在世时也没有看到我的表演,我想如果看了他也一定不太以为然我那个时候的青涩浅薄,但是他会很宽容,曹禺先生对老前辈们就很宽容,对我们更宽容。”
正因为经典永远离不开其所结构的精彩情节,以及笔下那些有性格的人物,濮存昕称只有不断演出才会有新的发现,“每一代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兴趣点也不一样,台上台下的剧场性以及息息相关的剧场气息也在变,我坚信这一次观众绝对不会去笑场,不会去哄笑我们在台上的幼稚。”
天津之行是“还愿”更是走出京城的开始
导演唐烨将此次《雷雨》天津之行称作是“还愿”,“当年建组时我们去了天津,也去了曹禺先生的故居。也正是在那我们发现了那句话——雷雨是一首诗,这句话像是给我们整个创作找到了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除了还愿,更是接受天津观众的考验,就像考试一样,不仅天津观众是懂戏的,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个戏和天津的戏剧同行做一次同题交流。”此次是新版《雷雨》首次走出北京人艺,虽然天津大剧院的舞台要大于曹禺剧场,但北京人艺此次依然坚持不戴麦的纯人声演出,为了适应更大的舞台空间,剧组从10月2日开始恢复排练以来特意对人物的细微解释以及调度进行了调整。
带着三年多以来首次出京的兴奋,院长冯远征说,这次北京人艺就是想让曹禺先生故乡的观众看一看人艺对于经典解读的新面貌。北京人艺上一次赴津门演出还是11年前的《窝头会馆》,“北京和天津虽然离得很近,但可能就是因为近的缘故,很多时候是天津观众到北京来看北京人艺的戏,我们去天津的契机却不多,大规模出行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次恰逢几个第一次重叠:北京人艺疫情之后首次出京巡演,新版《雷雨》首次走出北京人艺,参加的是首届海河戏剧节,才成就了此次演出。”而天津之行也将开启北京人艺停滞了许久的巡演脚步,据冯远征介绍,新版《雷雨》还将在今年底赴上海和杭州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中国戏剧节,《老式喜剧》也将同时赴沪。而剧院明年的国内国外巡演计划也正在酝酿中,不仅希望能将剧院这几年积攒的新剧目带出京城,让观众看到人艺除了看家戏之外的多元创作,更争取明年能够走出国门。
供图/北京人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