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10月4日,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16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颐和园、天坛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位列前三。除“热门”公园外,郊野公园、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等因“人少景美”,花草葱郁,受到市民游客青睐,是国庆假期错峰出行的好去处。此外,这个双节假期本市又有一批新建公园落成开放,包括海淀区“清河之洲”、大兴区“海户公园”等,为市民游客秋游赏景提供新选择。
近年来,北京持续开展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建设,一道绿隔已有城市公园109个,实现了闭合成环,二道绿隔也建成郊野公园44个。例如,昌平区的贺新公园是北中轴绿楔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占地面积约70.67公顷。走进贺新公园,园内是一片生机勃勃、花团锦簇,鸢尾、紫苑开得正艳,微风拂过,传来阵阵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公园内设置了健身步道、滑板及轮滑运动场、儿童攀岩秋千场地、魅力展示小舞台、自拍镜墙、昆虫植被展示景墙等,满足老年人休闲游憩、青少年运动、小朋友寓教于乐等游园需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休闲游览、运动拓展空间巧妙结合林下空间布置,创造大树遮阴效果,从而营造舒适的游园体验。
贺新公园将城市生活与自然体验相融合,景观布置颇具匠心。公园以原生大树为生态本底,针对季节特点增加乡土适生树种及新优品种,种植了乔灌木共80余种约2.5万株,还有地被花卉30余种,花草树木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同时也做到了移步易景,四季不同皆特色。此外,园区还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公园内设置下沉绿地、植草沟、渗井等设施收集雨水,在汛期时能有效缓解东小口地区雨洪压力。
位于东长安街延长线的朝阳区兴隆公园,也是“景美人少”。公园总占地面积50.3万平方米,现有常见园林植被110余种,各种乔灌木、水生植物3万余株。园中心建有45亩人工湖,水面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湖面上有一座白玉石桥,湖边有仿古木制水榭、仿古景墙、湖心岛连廊及铁索桥等景点。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示广大市民游客,预计10月5日,颐和园、北京动物园将迎来较大游人量,请市民朋友提前安排好出行计划,错峰游览,绿色出行。此外,因前期雨水充足,全市植被生长茂盛,易燃物明显增多。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更希望广大游客在游园时注意森林防火。
看点
传承三山五园文化 海淀“清河之洲”开放
双节假期,海淀区清河滨水绿廊——“清河之洲”正式向市民开放,1.17公里河道与园林融为一体,树村闸影、云舟芳树、月轩芳菲、水木长歌等十八景让市民畅享三山五园文化,感受休闲亲水生活。
汀步桥流水潺潺,漫水堤芳草萋萋,芦苇青芽,山桃草乱如飞花……秋日微凉,行走在“清河之洲”,有着别样的心旷神怡。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清河位于海淀区中部,被誉为海淀“金腰带”,“清河之洲”是清河滨水绿廊的先行示范区,西起树村闸,东至体大西桥,河道长1.17公里。与传统的河道景观提升不同的是,它起于河道,却终于公园,南北纵深260米,形成了蓝绿交融的25.73公顷滨水空间,带动周边城市更新,提升海淀中部城市活力,完善雨洪安全体系,传承了三山五园传统文化。
“清河之洲”在设计之初就打破场地界限,拉近了人水距离,将园林与水务相互融合形成蓝绿交织,还深挖清河及圆明园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脉,借景西山,形成了一个集生态、休闲、经济、文化等多元功能于一身的全龄友好的城市滨水空间,“唤醒河流生命力,构筑滨河新生活”。除了景观建设以外,清河之洲还同步完成了河道工程、水生态工程、管线保护及改移工程、电气工程及公园智能化管理系统改造,实现了河道综合治理,提升了区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展现海户狩猎文化 大兴“海户公园”建成
双节假期,大兴区新增一处无界公园——占地9万余平方米的大兴海户公园正式开放。海户公园位于大兴新城东部,紧邻新凤河。刚走进公园,一条旱溪便映入眼帘。鹅卵石每一个都有拳头大小,有起有伏,像一片干涸的河床。“河床”之上,还架起了石桥,整个景观颇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意。
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园林规划科项目负责人朱凯介绍,旱溪是仿造自然界干涸的河床而建,降雨时雨水可以蓄滞在坑中,快速形成水面,营造湿地效果;水大的时候可以汇成小溪朝下游流走;雨停之后,一部分雨水涵养在土壤里,维持湿地植物生长所需,其他的则可以通过鹅卵石迅速下渗、回补地下水。
值得一提的是,海户公园内保留了大量原有树木,特别是将一棵老桑树打造成“桑阴怀古”景观,为周边居民留下乡愁。公园内搭建多处昆虫旅馆及本杰士堆,为昆虫和小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增加生物多样性。一条旱溪贯穿整个公园,与下凹绿地共同发挥雨水调蓄的作用,使海户公园成为一座雨水花园。为丰富周边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公园内特别设置了儿童活动区、健身器材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活动区域,还建设了一条800余米的健身步道,将园区打造成全龄友好型公园。据悉,海户公园正式开放后,将惠及周边约12万名居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