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朝阳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主题,采用“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形式,40余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齐聚朝阳共论教育未来。
聚焦优质均衡布局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在《面向个体的高质量之路》报告中指出,校园的形态必须变,仅仅“坍塌”了院墙的校园无法应对未来,它必须从校园本身改造,从封闭的工厂变成一个开放的村庄;从传统教室+走廊的设计走向学习社区;从学校规定所有的作息时间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规划时间。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在《让学生创造性成长》报告中指出,学校授人以鱼或授人以渔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风有浪、宽广辽阔的渔场,让他们亲自下水去捕鱼,让校园处处是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去保护、发现、激活孩子的创造性潜能。
近年来,朝阳区积极构建覆盖全龄段的开放、多元、优质的教育环境。现有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567所、873址,在校(在园)学生达34.24万人,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区内国际学校35所,占全市近40%,国际学校、学生及外籍教师数量均位居全市之首。目前,朝阳区已建成20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双名工程”品牌显成效 学生五育并举齐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报告中指出,要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发展体系,重点建设好教师队伍“第一资源”。朝阳区积极深入推进新时期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持续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活动。
朝阳区致力于培育新时代“大先生”,为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19年深入开展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教育人才矩阵不断扩容。目前,朝阳区拥有特级教师261人,正高级教师192人,市级骨干教师481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全区专任教师比例近六成,高层次教育人才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构筑教育发展新高地 打造高品质“宜学”朝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在《协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报告中提到,要化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根本途径就是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每所学校。
朝阳教育将实施“宜学朝阳”八大行动,通过“优质资源倍增行动”、“立德树人铸魂行动”、“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国际教育提质行动”、“人才强教提升行动”等,围绕朝阳区“南部崛起、东部跨越、北部提升”战略部署,高起点建设一批优质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肖汶介绍,下一步,朝阳区将围绕“宜学”朝阳建设,在优化资源供给、施教能力水平提升、课程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提升上下工夫,让朝阳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