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特调”酸梅汤火了:视频博主晒拿着配方到药房抓药经历引大量网友围观
广州日报 2023-09-12 09:35

“中药特调”在这个秋天的人气居高不下,热度甚至打败奶茶咖啡?9月4日,浙江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连夜发文,称因为前来医院订购酸梅汤的订单实在太多,医院服务器已不堪重负;9月5日,浙江省中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下单量暴增,酸梅汤已经处于断货状态,要9月7日才可以恢复供应。在网上,中药版酸梅汤视频火了,“最近流行去中药店配酸梅汤”的话题一度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引来大量网友围观,很多视频博主纷纷晒出拿着配方走进药房抓药的经历——花费低廉的价格,就能收获一份酸梅汤原材料。

广州情况如何?记者采访知名连锁药店得知,配酸梅汤风气渐起但目前总体“平静”。业内人士表示:不仅仅是酸梅汤,也有拿其他“朋友圈”抄来的方子配药的,建议不要“自配药方”。

现象

中药版酸梅汤引爆线上线下

酸梅汤竟成“中药特调”“中药版奶茶”?最近,不少消费者纷纷前往中药店“下单”酸梅汤,掀起一股中药茶饮新热潮,“中医馆买酸梅汤”“女生去中医馆买酸梅汤被医师教育”等多个词条接连登上热搜。

据了解,网友热追的酸梅汤也叫乌梅汤,主要由乌梅、山楂、陈皮、桑葚、甘草、玫瑰花、薄荷等组方而成,不同的医师、药房会根据不同情况适量加减。记者浏览发现,在众多有关酸梅汤的帖子中,不少网友表示,一副酸梅汤的价格在十元左右,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以某大型中医馆为例,其配一份酸梅汤原料的单价是15元,在中医馆或药店购买酸梅汤原料则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只要是有处方就可以使用医保卡支付。医生介绍,一副酸梅汤原料可以熬煮出大约两升的酸梅汤,而且一副药可以熬煮两到三次,买上几副可以喝上很长一段时间。

某国医馆工作人员表示,店里的酸梅汤可以根据顾客体质在原来的方子上加减药材,顾客也可以购买固定配方熬煮好的酸梅汤成品,开袋即喝,一包的价格是3元。“3元一包的酸梅汤有时候一天能卖300多包。”该工作人员称;某中医门诊工作人员表示,最近每天能卖出大约300包酸梅汤,一包的价格在20元上下,8月下旬到现在,前来购买的顾客都非常多。

北京同仁堂工作人员表示,店里的酸梅汤是总部配好的料,顾客带回家熬煮即可,部分药材能刷医保卡。工作人员表示,天热的时候熬得多,南方熬到十一二月份都没问题,不过最近店里没货了。“多的时候一天卖500包。”其表示。

走访

配酸梅汤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

广州是否也流行到中药房去配酸梅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几个人喝呀?如果两个人喝的话10元可以搞定药材,因为就煲一次嘛,两大一小全家一起喝都不是问题。”在白云区某连锁药店,记者刚开口询问能否配酸梅汤,店员就显示出了其业务熟练度。

而在另一家知名药店内,店员表示近期前来配酸梅汤的顾客明显增加。她熟练地背出了配制一份酸梅汤所需要的药材:“山楂、甘草、桑葚、乌梅、桂花,这些都是要的,陈皮、茯苓块也可以选配。”

“可以来配酸梅汤,但需要凭处方,有处方的话可以刷医保卡购买中药材。”大参林方面回复记者称:近来,不仅仅是酸梅汤有了热度,不少高端应季滋补品如红参、鹿茸等也都卖得不错,不少市民看中它们既可以煲汤又可以泡酒。

“不少人会自己买好药材回去熬,我们每天开的单子有一些就是酸梅汤的,而且最近来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某中医馆店员表示,最近来买酸梅汤的人多了不少。

与此同时,“酸梅汤”等类似中药茶饮是否进医保的问题也引起关注。日前,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发布告知书,“酸梅汤”等产品属于中药保健类饮品,保健药品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

提醒

专家:中医药讲究因病施药,建议别自行配方

“不同地区中药材使用习惯不一样,我们门店暂时没有出现大量指定要配酸梅汤的情况,基本都是照常拿方抓药。”金康药房总经理郑浩涛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此时天气变凉,已进入金秋滋补季节,近期明显感受到市民养生保健需求回暖,不少街坊会自行诊断然后到药店买几味中药回家调理,“自配药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是药三分毒,不少中药材都有一定的毒性,我们建议市民不要自配药方,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他提醒称,中医药讲究因人而异、因病施药。

去年也曾有类似情况出现,比如有消费者拿着朋友圈里流行的“防疫方”前往药店抓药。“我们都会提醒消费者,这些配方如果不是医生或者药师开具的,不一定靠谱,存在不小的服药风险。”郑浩涛说。

三溪堂中医保健院主治中医师熊飞达提醒,虽然多数人群都适合饮用酸梅汤,它对汗多口干、容易上火、胃口差的人群的确有不错的保健作用,但是脾胃虚寒、易腹泻以及糖尿病、孕产妇人群不推荐饮用。不少年轻人喜欢在酸梅汤中放入冰块,将其当成冷饮来饮用,其实这并非传统饮法,趁温服用最好,常温也可,但不建议冰镇畅饮。

记者观察

中药方酸梅汤如此火爆,说明中医药在现代化、年轻化方面开拓出了新的路子,中药方酸梅汤的“出圈”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打下了更为牢固的群众基础,当下年轻人正在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爱上养生。浙江省中医院相关数据显示,此次抢购酸梅汤的用户以年轻女性为主,女性用户占比达到了82.75%;其中17~30岁用户占71.25%,30~40岁用户占28.52%,40~60岁用户占5.35%。

与此同时,药店或平台方也应拒绝跟风“玩梗”,应更多地引导消费者科学拣药、规范熬药、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养生。只有医院、药店、药企等多方面一起携手努力,才能进一步培养普罗大众对中医药的情怀和信任,促使消费者在未来也更愿意为好的药材、好的养生方子持续买单。

文/涂端玉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视窗|世界传统医药日:体验中医药文化
新华社 2024-10-23
中药研磨“狸猫换太子”,振兴中医岂容如此黑心买卖
新京报客户端 2024-09-11
中药餐饮热需要多些冷思考
中国青年报 2024-09-04
突然爆火!中药奶茶“一天卖几百杯”,医生:作用不明显
​中新经纬 2024-08-16
从“冰美式”到“新中式” 年轻人为何爱上中医药养生?
西安晚报 2024-08-15
中药冰激凌要吃出“健康的味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半两财经 | 从线下火到线上 “顶流饮品”中药代茶饮谁都能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天热吃粽子不易消化?当红酸梅汤不妨一试
大众医学杂志 2024-06-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