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造血干细胞捐献破600例!超16万志愿者随时挽袖救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25 14:49

“嘀!”7月25日中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的分离机发出清脆的提示音,本市第60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顺利完成。

上午8时30分,血细胞分离机启动,捐献开始。躺在采集床上的小赵正是本市第6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见他左右手臂静脉上各插一根采集管,血液从右上肢静脉的采集管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时分离出造血干细胞,之后剩余的成分又通过导管回到左上肢静脉。

“能成为第600例捐献者,我太开心了。”今年24岁的小赵既是一名航天工作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来自黑龙江的他是个“热心肠”,之前就多次参加献血。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书时,他在一次献血过程中留下了8毫升的血样,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入库资料,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从留下血样的那天,我就在期盼着有一天可以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生命,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新生。”

上个月,小赵在工作单位接到了红会打来通知配型成功的电话,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我没什么可犹豫的,但还是第一时间把消息告知了父母。”小赵向父母解释,对于捐献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并不可怕。虽然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可能会产生腰酸、乏力等短暂不适,但停止注射后即可恢复。“短暂的不适可以换回一名患者的‘重生’,这太有意义了。”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第一时间就对相关部门做出了同意捐献的答复。

小赵躺在采集床上进行血细胞分离的同时,一名11岁的血液病患儿正在苏州某家医院的无菌舱里,进行着移植前的准备,翘首期盼着即将到来的“新生”。12时30分许,造血干细胞捐献顺利结束。装有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的血袋随即踏上了奔赴苏州的路途。

“希望你能好好长大。愿你从此平安顺遂、远离病魔,带着爱和希望踏上人生新的旅途。一切美好终将到来。”经过近4小时的采集后,走下采集床的小赵动情地向那位素未谋面的女孩儿表达着美好的祝福。“配型成功是患者的幸运,也是捐献者的幸运。”小赵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他来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许多血液病患者仍在殷切期盼着有更多的人可以伸出援助之手,挽救他们的生命。”市红会捐献服务中心主任梁永清介绍,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血液病人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中华骨髓库目前库容仅370余万人份,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北京分库现有16.1万名入库志愿者随时等待伸出手臂、拯救生命。市红会呼吁:18至45周岁市民,只要身体健康,均可在街头的无偿献血车上留存8毫升血液样本,加入中华骨髓库。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