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助古籍重生
人民日报 2023-07-19 09:15

古籍修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做好古籍修复,对于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民族记忆至关重要。岁月流转,书阙有间。不少古籍由于年代久远,会出现酸化、絮化、老化、霉变等问题,影响保存及传世。目前,我国尚有1000多万册古籍亟待保护,抢救保护珍贵古籍刻不容缓。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古籍修复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以来,建立了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和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古籍保护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超过40所高等、中等专业院校培养古籍保护方向专业人才,古籍修复专业人员从不足百人增至超过千人。专业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半数以上为硕士研究生。也要看到,古籍修复人才匮乏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收藏单位还是缺兵少将,有的单位甚至面临“10人保护百万卷馆藏档案”的困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并不容易。明代周嘉胄曾以“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概括古籍修复师的职业素养,这并非夸张。古籍病害十分复杂,有虫蛀鼠咬,需用同色同性纸补缀;有水湿油污,可采用洗书法、熨烫法等分类施治;古籍霉烂糟朽,常在书页背后裱纸,再截齐装订成册……修复程序复杂繁琐,一招一式皆有道理。这考验着古籍修复师“一双妙手补千年”的工艺,也磨炼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 

古籍修复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科学。修复一本古籍,除了需要古典文献学知识,还可能用到材料分析等方面知识及美术、历史、考古、少数民族语言等学科知识。古籍修复门槛较高,理论扎实、经验丰富、视野宽广的研究人员一直是稀缺资源。进一步扩大人才队伍,必须运用学历教育、办培训班、师徒传习等多种方式,培养更多高学历、复合型人才,提升古籍修复水平,同时要鼓励有一定基础的图书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参与一般性修复。 

近年来,随着《古书复活记》《穿越时空的古籍》等纪录片热播,更多年轻人将古籍修复作为专业与事业,与先人对话,助经典流传。一位90后古籍修复师表示:“只要我喜欢,它就不是冷板凳。”也要看到,让这群为古籍续命的人择一事终一生、耐寂寞守初心,要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也要靠待遇留人、制度留人。应在提高待遇水平、拓展晋升通道、加强评奖推优等方面加大力度,让古籍修复师可以安心埋首故纸堆,心无旁骛干工作。 

从一个镊子、一把排刷、一只喷壶,到pH测试仪、脱酸机、纸张拉力仪,科技创新为传承千年的修复技艺注入新的生机。古籍修复不再仅仅限于一人一桌埋头伏案,还包含了技术攻关、设备研制等新的工作内容;从业人员也不再仅仅限于“书医生”,还包含“检验师”“药剂师”等工种。全方位夯实古籍修复的人才基础,让更多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入其中,在传承技艺、改进工艺、研发材料、人工替代等方面发挥优长,定能抢救保护更多文化瑰宝,让更多古籍“重获新生”、绵延书香。

文/石羚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国图首图联手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6
国家图书馆等三方合作 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1
视点|北京城市图书馆古籍修复传习所揭牌 多种体验活动同期上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北京城市图书馆有了古籍修复传习所,每周都举办技艺展示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文物修复: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光明日报 2024-07-15
“修旧如旧” 为“记忆”而坚守的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 2024-05-09
图记|“理工青年”与古籍修复的“化学反应”
新华社 2024-04-24
视野 | “妙手书医”再现古籍风华
新华社 2024-04-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