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职业骗薪”给中小企业上了一堂什么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3 14:09

有那么一群上班族,他们开着豪车,每天在不同的办公楼里穿梭,却只为领取基本工资,他们图的是什么呢?据悉,一张离职证明牵出涉及数百人的“职业骗薪”团伙,其中一对夫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入职的公司超过300家,仅月工资收入就超过60万元。截止目前,警方已经核查的涉案金额超过了5000万元。

这个团伙人员的作案手法令人惊诧。他们伪装成开豪车、有资源的高级打工人,在每家中小公司成功应聘后,每月领取数千元或数万元工资,却不兑现业绩承诺。上述夫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每天8点钟到A公司打卡签到,9点多到隔壁商务楼参加B和C公司的面试,下午1点钟参加D公司例会,再去E公司办理离职手续……

不难看出,这伙人在骗薪方面的确很“专业”——既懂得诈骗目标的需求和特点,也善于利用《劳动法》对试用期员工保护来拿捏企业的软肋;而且还是“时间管理大师”,即巧妙利用时间在不同企业之间周旋,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另外,还发展下线、召集群众演员配合作案,从中获取提成。坦率说,职业编剧也未必有这种想象力。

不过再“职业”的诈骗,也有“露陷”的时候,即一张离职证明暴露了这伙人的真面目。警方的介入,意味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完成相关法律程序,这伙人将面临法律严惩。我们要看到,骗子固然可恨,但也暴露出当前职场存在不少漏洞给了“职业骗薪”机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从“职业骗薪”案汲取相关教训。

这起“职业骗薪”案给中小企业上了一“课”:其一,企业招聘工作要擦亮眼睛。这伙人之所以盯上中小企业,是因为大型企业招聘比较严格,既严格审核应聘人员资料,也会进行背景调查。而中小企业恰恰缺少这些,就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所以,中小企业要健全招聘制度,更不要被某些高级打工人的表象所欺骗。

其二,严格企业日常管理。这伙人中有人曾创下单月入职28家企业的行业记录,这既说明骗子很狡猾,也说明相关企业管理漏洞百出,比如只重视销售人员有没有业绩,却不重视对销售人员的细节管理,最终也难以看到业绩。如果被骗企业将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细化到每周乃至每天,恐怕这类骗子很难有作案的时间和空间。

其三,要从某些细节发现疑点。比如相关企业人事发现新入职人员的社保迟迟无法缴纳,就不能只听他们解释,如果视为疑点进行调查,这伙人早就露出了马脚。再如,如果他们承诺的业绩没有兑现,及时进行调查,也能帮企业早日止损。另外,这伙人在企业无论是打卡还是开会,恐怕都在应付工作混工资,应该也有某些疑点。

如果中小企业能做到以上三点,可以说“职业骗薪”没有生存的土壤。所以,中小企业不管是招聘员工还是管理员工,都应该有严格的制度措施,既不能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能被不法分子钻空子骗薪。因为企业一旦被“职业骗薪”侵害,不只是财产损失,还影响企业发展,如打乱发展计划,错失发展机遇,所以,不可轻视。

当然,警方介入后,这个上百人的团伙,所有成员应该一个都跑不了。一旦以诈骗罪追究不法分子的责任,既能让其付出牢狱代价,也能判其赔偿受害企业损失——这也是警示职场上有类似行为或倾向的人不要重蹈覆辙。此外,这一案例也提醒中小企业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很有必要。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