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事件的分析和启示
上海证券报 2023-04-14 11:28

刘晓春

硅谷银行事件,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事件应对、风险的市场蔓延,还是从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等方面分析,都是非常经典的案例。本文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角度,从四方面分析此事件:一是硅谷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的问题;二是该事件对金融、社会经济的影响;三是风险出现后,监管机构和政府处理风险的特点;四是对我国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

一、硅谷银行破产的原因

硅谷银行是一家专门服务科创企业的特色银行。特色一是体现在信贷支持方面。硅谷银行经过40年摸索形成了一套模式,其一是和PE、VC风险投资机构密切联系,了解风险投资的投向,发现初创公司的运营规律;其二是必须有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才考虑给予贷款;其三是在较高利息收入外分享企业增值收益。这样的收费模式,在支持科创企业初期创业的同时,既不会稀释创业者的股权,又能有效覆盖这类贷款的高风险。

硅谷银行本身不做投行业务。硅谷银行集团有专门做投资业务的子公司,硅谷银行与它的合作同与其他风险投资的合作类似。

特色二是给投资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做“过桥贷款”。

特色三是为科创企业提供账户服务。 “911”事件后,国际上反洗钱审查越来越严,这造成很多新企业、小企业到银行开户手续繁琐,甚至开户难。科创企业在其他银行也会遇到这类困难。硅谷银行比较了解这些科创企业,能很好地为这些企业提供开户、存款、汇款等一系列服务。这也导致许多科创企业愿意先到硅谷银行开户。此外,硅谷银行还为科创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个人金融服务,如按揭贷款等。

硅谷银行的风险情况与瑞信、德意志银行不同。瑞信、德意志银行是因为资产质量恶化导致风险发生。硅谷银行支持科创企业的信贷业务至今没有太多不良资产,从其近几年的年报来看,没有风险拨备,说明几乎没有不良资产。除了信贷没有不良资产外,硅谷银行的投资资产也没有质量问题,如投资的美国国债、有资产抵押证券等,都是优质资产。那么,硅谷银行为什么会倒闭?不能简单寻找外因,应深入分析其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两端进行分析。

1.硅谷银行负债端的特征

第一,硅谷银行存款结构不够稳定。硅谷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客户存款,截至2022年末,它的总资产是2118亿美元;存款1731亿美元,其存款高峰是2021年的1892亿美元,当时的总资产2100多亿美元。硅谷银行1731亿美元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加个人储蓄存款只有66亿美元左右,占3.9%,其他都是企业活期存款。这些企业活期存款几乎都是零利率。在银行负债中,个人储蓄存款稳定性最高,其次是企业定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稳定性不高。硅谷银行的存款基本上是由不稳定的存款构成。

第二,硅谷银行存款企业现金流具有特殊性。硅谷银行的客户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VC、PE这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存款,另一类是科创企业的存款。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是资金大笔来、大笔走,停留时间很短;科创企业由于是初创公司,产品还在研发过程中,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所以它的资金特点是,获得投资人的投资形成大额存款,然后开始“烧钱”,如人员工资支出、科研支出、租金支出等,很少有经营性正现金流。这两类企业的存款不稳定性和一般企业有区别,即很少有经营性正现金流对冲存款支取。

第三,硅谷银行的存款近3年爆发式增长。该银行2019年总资产只有712亿美元,存款只有617亿美元。疫情发生后,美国政府大量发钱,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美元泛滥。相当部分资金投向科创企业,所以突然之间存款多了起来。这些存款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形成的,不是银行主动非理性扩张造成的,但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硅谷银行负债端有三个特点:第一,存款占比很高,但稳定性不强;第二,存款企业经营非常特殊,基本上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入;第三,存款并不是逐步增长的,而是短期内爆发式被动增长。

2.硅谷银行资产端的特征

2019年以前,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相对正常,存款为617亿美元,加上资本金总资产为712亿美元。3年时间,存款增长到1731亿美元,贷款从328.9亿美元增长到736.14亿美元,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从46%下降到35.9%,占比非常低。其他资产基本上都是证券,包括美国国债、有资产抵押证券,而且基本上都是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证券。可见,硅谷银行管理层考虑到了存款的特点,所以贷款增加少,投资的也是优质的高流动性资产,收益虽然不高,但因为存款基本是零利率,所以盈利没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证券虽然有期限,但证券具有流动性,只要是会计上作为交易类证券,就属于流动资产,不存在期限错配问题。硅谷银行是怎么出问题的?

第一,存款备付金不足。银行在安排整个资产时,首先要考虑保证客户的存款支取,留足备付金。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除缴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外,备付金占存款额的15%到20%。但是硅谷银行的备付金(现金加上央行的活期存款)只占存款总额的5.3%,占比非常低。我们认为,按照硅谷银行的客户特点、存款结构特点,备付金是存款的30%,才能应付正常的存款支取。

第二,没有灵活、合理运用同业往来业务平衡流动性。适当的同业借款可以增加流动性,适当的同业存放可以储备流动性,但是硅谷银行和同业之间几乎没有资产和负债的来往。

第三,证券投资没有进行分类管理。投资证券会计上分两类,持有到期和交易类。商业银行交易类证券还要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经营性交易,以赢利为目的,有KPI考核,由金融市场部门经营;另一大类是作为头寸管理的工具,目的是平衡整个资产负债表的流行性,由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硅谷银行显然没有将这两类交易类证券分开管理,而是以盈利为目的统一经营。2021年末美联储开始加息,存款开始下降的时候,没有及时撤回部分投资以增加备付金。

第四,没有及时进行市场风险对冲安排。许多分析都认为,美联储加息造成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出现浮亏,为了应对客户存款提取,被迫出售债券从而出现真实亏损,造成客户挤兑。这从做算术角度来讲是对的,但从经营角度来讲,不应该大面积出现这种状况。作为经营机构,早就应该预见到加息的趋势,并采取应对措施。第一种处理方式,卖掉部分资产,持币观望;第二种处理方式,可以做利率对冲,锁定成本、锁定收益——但硅谷银行在这方面似乎都没有动作。

第五,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不够合理。以上是分析硅谷银行资产负债得出的四个经营管理失误,但按常理,这四个失误是不会同时出现的,并且每一个失误都不应该如此严重。出现这种,一定有内部管理上的原因。第一个原因,硅谷银行可能把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或头寸管理部门、资金交易部门放在一起。目的是精简部门,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交易部门是经营部门,从利润考核的角度,一定是首先考虑部门的利益。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尽可能将更多资源用于自身的交易业务,从而挤压其他经营部门的资源,不利于全行整体和长远利益;二是往往为了部门利益在头寸管理、流动性管理上冒风险,将备付金压到最低来获取最大效益。第二个原因,考核制度上出了问题,对交易员、交易部门、管理层甚至董事会的考核和利润挂钩可能太过紧密,导致在资产出现浮亏时,首先试图掩盖亏损,而不是确保银行的流动性。凡是做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都有交易止损的制度安排。交易员、交易部门,根据不同的授权,都有明确的止损点。当触及止损点,必须及时抛售相关资产止损。如果认为情况特殊,需要突破止损点,必须报上级批准。一年多时间内,硅谷银行对大量的证券资产没有进行止损处理,一定是经过管理层或董事会批准的,不会是交易员的个人行为。

二、硅谷银行破产的影响

1.硅谷银行对相关方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一,对银行体系影响不大。因为无论是负债端还是资产端,硅谷银行和其他银行没有太多交集。

第二,对科创企业有一定影响。据报道,硅谷银行服务的科创企业占美国科创企业的50%,还有许多国际上的科创企业在硅谷银行开户。硅谷银行事件对这些科创企业会有影响:一是存款安全;二是账户服务;三是贷款供给。存款安全目前没有问题,账户服务会有所影响,其他银行的服务质量不一定很快达到硅谷银行的水平。硅谷银行的736亿美元贷款,其中130多亿美元是房屋抵押贷款,基本上是给风投企业和科创企业高管做的按揭贷款,真正给科创企业的贷款和给风险投资企业的“过桥贷款”约585亿美元。从全社会来看是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从长远来看,它对科创投入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2.美国监管机构应对的得与失

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存款保险公司在应对硅谷银行事件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存款人的存款将得到全额偿付;股东和无担保债券持有人不受保护;高级管理层撤职;美联储新设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存款机构提供流动性,确保存款人支取存款,银行不必亏本出售证券,合格抵押品以100%面值计价。这些措施直击硅谷银行问题本质,理论上完全可以阻断风险蔓延。但美国监管部门与市场的沟通是不到位的。当时美国监管措施出台以后有几句话:存款全部可以支付;美国的银行体系非常稳健;硅谷银行事件是一个孤立事件;救济硅谷银行不需要纳税人出钱。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到底是谁出的钱?如果是存款保险公司出,那存款保险公司有没有那么多钱?如果说存款保险公司都兑付了硅谷银行的存款,保险公司还有没有钱为其他银行做保证?假如不能保证,意味着其他银行的存款就没有保险。如果其他金融机构一起承担这些存款支付的损失,那么其他金融机构也有风险。所以,最终可能还是财政部和美联储出钱。虽然到现在为止,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都没说明过,但我们认为确实不需要纳税人出钱。因为硅谷银行的这些资产都是优质资产,是美联储提供融资的合格抵押品,按面值100%抵押给美联储,到期兑现,美联储就可收回融资。如果把这个说明清楚,同时把硅谷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失当的情况和硅谷银行与其他银行资产负债往来情况向市场说清楚,硅谷银行是一个孤立事件的定义就成立了,整个市场的恐慌不至于像后面这样蔓延。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一开始就说硅谷银行事件的原因是美联储加息。这实际上是耶伦从财政部长的角度给美联储施加压力,希望美联储停止加息,而不是站在监管机构的角度分析事件的真实原因。

三、硅谷银行事件的启示

第一,理解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区别。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保持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经济发展情况始终在变化,所以宏观调控需要相机抉择。有很多宏观政策、宏观调控工具,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贷款等,这些手段本身不存在对和错的问题,只是针对相应的经济状况提出这些政策,作用是保证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安全运行,但不是保证经济没有波动。价格波动、市场波动、股市波动本身是很正常的,只要不超出一定范围,就可以认为经济是安全、健康运行的。从美联储角度来讲,他们认为经济安全运行、健康运行的标准指标就是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其他是参考指标。当这两个指标脱离正常范围,宏观调控部门就要想办法调节。

金融监管则要保证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回顾硅谷银行事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只要硅谷银行的风险不会蔓延到其他银行,或者说不会对整个经济安全造成影响,那么宏观调控政策不会考虑硅谷银行本身是否会倒闭。近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曾考虑因硅谷银行事件停止加息,但经评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没有太大影响,所以还是继续加息,至于监管方面是不是有问题,欢迎大家来检查、来讨论。实际上,他是给美国立法机构抛了一个问题,他知道监管政策有问题,导致了风险的出现,但监管政策的调整需要立法机构的支持。虽然美联储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职能一肩挑,但对这两个职能是分得很清楚的。监管是监管,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不会因为监管方面问题,去随意改变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逻辑。反过来也一样,监管只是为了保证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的安全经营,所以监管政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不需要顾及宏观调控。监管体系不会因宏观市场波动调整监管的松紧程度。

通过硅谷银行事件,可以更好地厘清宏观调控调的是什么,金融监管要做的是什么,对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和今后宏观调控、监管的思路有好处。

第二,充分认识到银行稳健经营、安全经营对于整个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应当先关注自身的风险。银行支持实体经济,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状况,只有自己能够持续发展,才能够持续地去支持实体经济。

第四,银行实施特色经营策略,要以强化银行常规资产负债管理为基础。硅谷银行的特色业务做得很好,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但该银行却在一般的流动性管理中出了大问题。因此,鼓励银行特色经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放弃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形成基本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是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保支付应当放在第一位。

第五,应对危机,要及时阻断风险传播,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当出现风险时,无论是机构还是监管部门,要及时出台有力措施,斩断风险的传播链,让风险集中在最小的范围内。此外,也需要学会怎么和市场、社会沟通,合理引导市场的预期。从硅谷银行事件来看,之所以后面影响会这么大,我们认为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在与市场沟通上出了问题,没有把事实讲清楚。

第六,强化银行的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要强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职能,包括机构的设置,相应的考核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一些银行,特别是小银行,往往把资产负债和财务管理两个部门合在一起,以节省人力、节省成本。但这两项工作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用财务管理的理念去做资产负债管理,或者用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去做财务管理。这两个功能一定要区分清楚,对不同部门和职能的考核也要区分清楚。尤其是头寸管理一定不能和资金交易业务混在一起,作为头寸管理工具的证券,持有和卖出的决定权应该是在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手中。

第七,制定合理的银行监管指标,完善监管方法。找到硅谷银行事件的原因,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一些监管指标。除了监管指标外,还要强化日常的监督检查。硅谷银行事件说明,银行职能部门设置是否合理、考核办法是否科学、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如止损制度执行)等内容,监管指标是反映不了的,需要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才能发现问题和风险,及时提出改进要求。

第八,科学引入信贷支持科创的做法。硅谷银行的倒闭,并不是硅谷银行信贷支持科创业务模式的失败。同时也要看到,该模式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但它是一个特殊领域的成功模式,不具有普遍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它赖以成功的法律基础和市场环境,摸索出在我国环境下信贷支持初创企业的新模式。考虑到初创企业经营的特殊性给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的风险,不一定要专门设立新的专业银行,可以考虑现有大行在全国不同地区设立专营支行。因为大行本身规模大,拿出很小一部分的规模来支持科创企业,对整体的安全性影响不大,同时可以在总行层面平衡支行的流动性。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仍未走出危机阴影!美国银行业持有现金规模居高不下
第一财经 2023-09-06
达利欧:硅谷银行事件影响资产负债错配严重的机构,人工智能定会干扰现有社会秩序
澎湃新闻 2023-05-21
硅谷银行开曼分行资金无法提取?FDIC:海外存款不受保护
第一财经 2023-05-20
破产银行高管将接受国会质询,他们会如何解释银行业风波?
第一财经 2023-05-16
硅谷银行首场听证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银行挤兑事件
第一财经 2023-03-29
美联储表态确保所有银行存款安全,抗通胀、稳增长、控金融风险恐难“三全其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3-29
硅谷银行缘何破产,美联储欲5月前彻查!
第一财经 2023-03-28
美联储副主席:硅谷银行倒闭是管理不善的教科书式案例
澎湃新闻 2023-03-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