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提出,绿色金融正成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期,“绿色金融”话题再次受到热议。在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到“支持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是人民银行的两个重点”。而此前,易纲还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要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等金融支持工具的作用,助力实现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金融已在促进低碳转型方面展示出巨大价值。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加码绿色金融业务,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的发展;另一方面,融360等金融科技企业积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传统绿色金融业务赋能。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服务“双碳”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金融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正合力破解绿色金融难题,让绿色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绿色金融驶入发展快车道
绿色金融的官方定义最早于2016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彼时有专家分析称,要实现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达峰的承诺,预计每年需要3万—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但业界估计财政资金只能覆盖绿色投资的15%左右,因此绝大部分的绿色投资需要来自社会资金。
此后,对于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从现状来看,绿色金融已驶入发展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易纲介绍,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推出两类碳减排支持工具,一类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项目,另一类支持煤炭的清洁利用,截至去年底已执行一个完整年。截至2022年末,碳减排支持工具已提供资金3000多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近6000亿元。从效果来看,2022年支持工具已带动碳减排量约一亿吨。
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也发展迅速。据媒体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有六大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达12.55万亿元,相比2021年末增加了3.87万亿元,增幅达44.59%。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均超万亿。
从政策支持到银行业竞相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市场日益扩大,已成为一个长坡厚雪的潜力赛道。
金融科技为绿色产业注入“源头活水”
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但目前仍面临产品种类单一、创新力不足、服务效率较低等瓶颈,亟需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建立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并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绿色金融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金融科技作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绿色项目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融360相关专家指出,由于一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等绿色项目存在规模较小、信用评级不高等问题,地方中小银行在传统风控模式下,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来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很难对这些绿色项目形成有效支持。只有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绿色金融产品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才能更好地为绿色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据了解,融360一直重视绿色金融研究,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实践。此前,融360在中国人民银行惠州支行和惠州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与协助下,与《南方都市报》合作,选取惠州作为调研目的地,对当地银行业机构进行调研和评估,撰写了《2020惠州银行业绿色金融指数榜》调研报告,为推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加速绿色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扎实的专业调研。同时,融360旗下占融数科通过深入了解地方中小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需求和布局,根据当地绿色项目来开发相应产品,利用算法、建模工具、数据管理工具等,结合风控科技,再辅以专业的风险决策,帮助银行设计风控大脑决策引擎,为金融机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赋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凭借领先的金融科技创新技术,融360成为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在中国的首批合作伙伴,与美国运通、PayPal、富国银行、微众银行等世界各地知名的金融机构,一起推动绿色金融创新项目发展。作为世界银行旗下全球中小企业金融论坛(Global SME Finance Forum)的正式成员之一,融360一直与全球多家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实践,为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贡献方案。
业内认为,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既能准确而及时地发现绿色企业在不同场景、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绿色金融需求,同时又能助力提高绿色贷款的审批、发放效率,提高绿色金融的服务水平。未来,融360等金融科技企业将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满足绿色项目多元化融资需求,为绿色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